
東北網1月15日訊社區是城市的細胞,是社會治理的基礎。我們每個人都生活在社區,都希望社區鄰裡和睦,互通有無,然而,堅硬的混凝土多年來使我們的社區居民樓上樓下不相識的現象比比皆是。如何激發社區活力,讓更多的人參與到社區服務中來,讓居民感受到更多的服務和社區的溫暖?十八屆六中全會提倡的社會治理為我們指明了方向。
佳木斯這個東北邊陲的城市,要更好地實現城鄉社區治理,需要我們進行突破性的探索實踐,纔能讓佳木斯市社區這道亮麗的風景線成為東北的一道風景。
市民政局、市社會組織黨工委通過一年的探索,建立了全省首家市級社會組織孵化基地,解決了無社會組織服務的問題。建立的公益創投規范機制,一定程度解決了社會組織生存的問題,按居民需求為先、『買事不買人』、『從管到治』的新理念,打造了10個『三社聯動』試點社區,在全市起到了示范引領作用。
在四個區的10個試點社區廣泛開展了『三社聯動』,以轉變社區乾部觀念為先導,以公益創投為牽動,以專業社會工作力量為智力支橕,有力地激發了社會組織活力,58個公益創投項目在10個試點社區落地,為社會組織通過開展社會服務,積極參與社區治理打開了一個通途。社工組織和社工隊伍不斷壯大,2016年報考社工人員達往年的5倍。『三社聯動』已經成為百姓受益的民心工程,在改善貧困人群生活面貌、活躍社區文化生活、提高居民生活質量、提昇居民文明程度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推進作用。通過『三社聯動』的深入開展,原有的社區治理格局實現了有效突破,多元主體共同參與的社區治理新格局正在形成。
然而,如何更好、更有效地提昇佳木斯市社區治理水平,深入開展『三社聯動』這個社區治理的重要抓手,成為新的課題擺在民政人的面前。他們不等不靠,廣泛吸納各方意見,真正讓民生工程落實到百姓的身上。
來自吉林大學哲學社會學院院長、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田毅鵬團隊和黑龍江省工程學院希望社工服務中心團隊,1月7日至9日匯聚佳木斯市,就如何更好地實現城鄉社區治理、如何更好地發揮三社聯動、怎樣做好社會組織孵化等方面問題做出了精准的解答。
專家學者與市委組織部、市編辦、市民政局、團市委相關領導、各縣(市)區主管領導、各區(縣)組織部主管部長、相關社區黨工委書記、居委會主任、社會組織負責人,分兩個層次召開了城鄉社區治理調研座談會和社區治理模式小型研討會,分別交流探討了『三社聯動』和社區治理方面的話題,為佳木斯市基層社會治理工作把脈問診。分別就佳木斯概況、黨建在社區治理中的作用與途徑、社區治理中三社聯動的作用、意義及途徑等具體經驗、建議,佳木斯『三社聯動』的舉措、成效、經驗,以及城鄉社區體制改革的方向等方面進行了探討。
在東風區曉雲社區、東風區造紙社區、前進區港務社區,專家們實地參觀了社區,了解了社區治理中三社聯動的成效、途徑以及社會組織的發展情況和工作中面臨的問題。
參觀了社區政務服務下沈、服務基層、社會組織孵化等方面情況後,田毅鵬院長感慨地說:『三社聯動的理念很先進,充分調動了多元主體力量參與社區治理。』他們認為,政府特別規范社區治理工作流程,和南方比有過之而無不及,很值得借鑒。『在社區治理方面有一個顯著的特點,用政府購買服務的形式,將過去社區負責的政務服務移交給了社會組織,還引入了專業化的社會組織,跟過去由社區來承接業務的工作方式完全不一樣。』
據了解,佳木斯市的三社聯動是從零起步,已成為社區治理的一個重要抓手。過去,由於供需雙方信息不對稱,社會組織不了解社區居民服務的具體事項,無法滿足居民的多元需求,也調動不起居民參與社區治理的積極性。通過讓各類社會組織、志願者隊伍、駐區單位等參與社區治理,讓居民從『客人』變為『主人』,不僅居民的生活變得方便,業餘生活也變得多姿多彩。
為了確保社區、社會組織、社工『三社聯動』機制的實施,市民政局黨組書記、局長高星自上任伊始就迅速成立了市、區(縣)兩級由民政局長掛帥的三社聯動領導小組,在10個試點社區確定了三社聯動具體負責人,建立了三級聯動網絡,為三社聯動的深入推進提供了堅強的組織保障。
市三社聯動領導小組在組織各縣區到南方考察和深入各社區調研的基礎上,結合佳木斯市實際,通過反復調研、論證,制定了《佳木斯市三社聯動實施方案》,確定了『五個五』工程的三社聯動總體思路即:搭建五個服務平臺:智慧社區平臺、黨群建設平臺、社會組織孵化平臺、居家養老平臺、社會工作者支持平臺。建立五項保障制度:制度保障、資金保障、能力建設保障、績效評估保障、社會監督保障。構建五大支持體系:黨建支持體系、培訓督導支持體系、政策法規支持體系、網絡構建支持體系、資源鏈接支持體系。聯動五類主體:社區居民委員會、社會組織、社工、社區志願者、社會力量。實現五大聯動目標:政府規范引導,社區居民廣泛參與,社會組織治理能力提昇,專業社工隊伍壯大,社區體制的創新變革。
同時,培育社會化參與主體,解決社區乾部行政化思想傾向、加強社會組織負責人的能力建設,也提昇了社會組織承接政府職能的能力和認知,實現社會化參與主體的快速發展,並建立孵化基地,讓『三社聯動』擁有持續的隊伍支橕。同時,精心設計,加強監管,活化公益創投載體,保障『三社聯動』的實效性。
黑龍江省工程學院人文學院院長黃紅對佳木斯市的三社聯動和社區治理工作給予充分肯定。她說:『在三個社區調研後,感覺很欣慰,近一年來,與佳木斯民政局合作開展的三社聯動項目和社區治理,讓我看到了成效,大家通過社會組織的培育對社會組織、對社區治理有了很深的認識,這種改變將對佳木斯未來的發展會起到很大的作用,而且佳木斯的乾部很有乾勁,熱情很高,對於佳木斯社區治理的發展脈絡把握的很清晰,尤其是頂層設計站位高、方法實、效率高。』
黃紅也針對部門聯動不夠、社區認知程度不一、社會組織對資金依賴度高等問題,與有關人員進行了詳細的探討,並提出了相應的解決辦法。
田毅鵬教授進行了題為『基層社會治理中的「聯動」與「協動」』的主題講座,介紹了基層社會治理提出的背景以及『聯動』與『協動』的具體內涵。他指出,中國傳統社會歷來有基層協動的傳統,但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中國社會基層結構發生了變動,基層社會治理面臨較多新挑戰,國家對於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目標訴求也愈加顯著。中國基層社會治理依舊有許多問題值得大家去思考的,包括政府、市場、社會的復雜互動,協動、聯動的困難和阻滯等。他還介紹了多年總結的協動、聯動實踐模式。
市社會組織黨工委副書記周奕說:『這次請知名專家學者來佳木斯市指導社區治理和三社聯動,目的就是希望通過專家的把脈問診,更好地幫助我們研究設計社區治理和佳木斯市三社聯動的方向和特點,解決遇到的難題,更好地讓社會組織、企業、機關和黨員進入社區,協同為居民服務,通過服務解決居民的各種需求。通過全市社區治理的推進和改革,真正的歸還社區居委會功能,歸還相關政府部門的職能,推進「小政府大社會」的進程,更好地服務於民、方便於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