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月18日訊 富錦市硯山鎮福祥村『福祥年村』日前開門納客,游人被雄壯的冰雪城牆、雪地卡丁車、『雪地轉轉』等冰雪與民俗交融的游樂項目吸引,陣陣笑語讓福祥村洋溢著歡樂幸福的氣氛。
距離此地100多公裡外,郊區敖其鎮赫哲村的村民葛喜珍此時拿著掃把賣力地將樓梯上的積雪掃落。
夜幕已降,在白雪光芒的映襯下,今天的路燈顯得格外的耀眼。不少外出務工的村民陸陸續續回到了村裡,家家戶戶亮起的燈光讓這個一百多戶小村莊充滿了生氣。葛喜珍拄著掃把看著眼前的一切,呵呵地笑出了聲。透過潔白的哈氣,葛喜珍仿佛又回到了去年那個熱火朝天的場景。
福祥村積極對接市場需求,推動冬季旅游體育文化等產業融合發展,有力填補了我市冬季旅游項目空白。
葛喜珍家因為冰雪旅游發生了巨大的轉變。2016年,她家的房子在郊區政府的支持下得以改造,建成了家庭旅館,讓這棟空置了六年的房子煥發出了新的生機。
『過去是常年在外打工,雖然村裡給分了新房子,可一是沒時間住,再是沒有餘錢裝修,所以一直空在那,一放就是六年。』葛喜珍告訴記者,2016年,郊區政府大力發展冰雪旅游產業,作為第一批與鎮上簽訂合同的人,葛喜珍在那個冬天感受到了冰雪旅游產業的發展帶來的驚喜,『這一個冬天游客不斷,旅館的分紅比我在外面掙的翻了倍,真是做夢都能笑醒。』葛喜珍高興地說道。
旅游發展對一個地區來說,其意義不僅僅是帶來多少游客,得到多少收益,更重要的是,其投資效益、發展潛力、輻射作用、吸附效應可以大大優化提昇當地的產業結構、產業層次,為經濟發展帶來切實的機遇,甚至成為區域經濟的重要增長極。
盡管擁有豐富的冰雪資源,但在曾經的很長一段時間裡,我市的冰雪旅游卻遠遠沒有產生這樣的效益。
2016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在這條思路的引導下,我市第十三次黨代會提出了大力發展旅游產業,加快發展冰雪產業,做大做強冰雪經濟,促進旅游業與其他產業融合發展,構建現代旅游綜合產業體系的發展規劃。一場改變佳木斯發展格局的強風在東極大地上吹起。
突出頂層設計、科學布局、有序開發和市場化運作,利用好冰雪資源,促進冰雪旅游與歷史、民俗、生態、文化等元素融合,構建『大旅游』格局,大力發展旅游產業,做實旅游產業,通過旅游產業大發展,引領城市轉型。對於冰雪旅游發展的未來,佳木斯有著自己的思考和步伐。
於是,在這個銀裝素裹的季節裡,當你踏上東極大地,便不會感到無聊單調。
以佳木斯市區為中心,向北,你可以在湯原縣大亮子河森林公園,挑戰雪地徒步,感受當年紅軍過雪地的勇敢與堅強;向南,既有樺南縣向陽湖景區的林海雪原,還有四豐湖蒙古風情園裡正宗馬奶酒和手扒羊肉的醇香;向東,同江赫哲鄉和八岔鄉裡有著純真的冰雪民俗,細膩的情感與粗狂的外表呈現出巨大的反差之美;一路向西,你可以在臥佛山滑雪場體驗速度與激情的暢快,也可以在郊區敖其灣赫哲冰雪歡樂谷玩得淋漓盡致。這種特殊的體驗絕對會讓人流連忘返,這一切都將成為佳木斯之行的美好回憶。
酒香也怕巷子深,美景更怕養在深閨無人識。近年來,我市通過參加和舉辦各種旅游交易會、旅游節慶等活動,把我市豐富多彩的文化旅游資源多形式、多層次、全方位進行展示推介,紮實開展旅游營銷工作。通過一系列的宣傳促銷活動,我市冰雪旅游產品的知名度顯著提高,國內外游客慕名到各景區景點旅游的人數明顯增多。
瑰麗的自然風光,豐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和紅色文化構成了佳木斯這片土地的神奇畫卷,佳木斯的冰雪旅游,正在走出一條與眾不同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