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哈爾濱調查隊《2017年度萬人民生民意評價調查》顯示:哈爾濱居民幸福度創歷年新高,達92.4%。
民生幸福與政府的惠民工程息息相關。在『城鄉居民對惠民工作最滿意的十項工作』調查中,與人社相關的工作佔3項,且名次居前。
近年來,哈爾濱市人社局從滿足群眾需求出發,大力推進電子政務建設,積極構建『數字人社』『陽光人社』,『零距離』服務市民,讓人民群眾充分享有人社領域深化改革紅利和信息化發展成果。
『就業地圖』打造『10分鍾就業圖』,『人社APP』實現百姓『先看病、後收費』,『社保自助一體機』打通人社服務『最後一公裡』——隨著一項項『互聯網+人社』的民生項目落地,冰城百姓的幸福感持續提昇。
『互聯網+』打造『貼身』服務
這幾天,市民大廈社保大廳內的20臺『社保自助一體機』一經亮相,就引發市民的關注。
『太方便了,刷臉就能辦理幾十種社保業務,再不用到窗口排隊了。』來自松北區的鄭先生說,『我要打一張社保繳費證明,在這個機器上兩分鍾就打出來了。』
市人社局研發的這款『社保自助一體機』在國內率先開通了醫療保險個人欠費補繳和個人新參保業務,填補了全國社保行業在自助一體機應用上的空白。該機器依托社保網絡系統,集攝像頭、身份證讀卡器、社保卡讀卡器、指紋儀等於一體,應用最先進的人臉識別系統,居民刷一下臉就可輕松辦理涉及企業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檔案托管等八大類的120項服務。
據介紹,哈市計劃於今年一期投入200臺『社保自助一體機』,覆蓋市、區兩級社會保險經辦機構,並延伸至部分街道、社區,讓居民足不出社區就可辦理多項社保業務。
『社保自助一體機』只是市人社局依托信息化建設,解決打通服務群眾『最後一公裡』的一個縮影。近年來,市人社局從便民利民、提高效率的目的出發,緊跟網絡信息技術的發展步伐,在人社領域率先提出並積極踐行『運用大數據、雲計算理念,積極打造智慧人社』的信息化建設目標構想,按照『需求牽引、立足自我,瞄准前沿、注重實用,逐年建設、小步快跑』的思路,構建『互聯網+人社服務』工作模式。
為此,市人社局確立實施了『4321工程』:『4』即涵蓋就業創業、社會保障、人事人纔、勞動關系四大板塊;『3』即拓展手機、門戶網站、有線電視三個外延服務;『2』即形成統計表和分析圖;『1』即通過社會保障卡的身份識別和金融功能,打造『智慧人社』名片。
在這一工程引領下,市人社局大力推行多樣化服務。通過社會保障卡、網上服務平臺、手機APP、微信、有線電視網、自助服務一體機、12333諮詢電話、基層信息服務平臺等為群眾提供豐富多彩的應用場景。服務對象能夠根據自身實際自由選擇服務方式,有效提昇了服務的可及性和便捷性。
在方便群眾辦事的同時,人社部門匯集涵蓋各類人員全生命周期的大數據,獲取了寶貴的數據資源,為實施『互聯網+』和大數據戰略、推行人性化服務打下堅實基礎。
目前,全市人社系統已連接為標准統一、上下貫通的信息化網絡,城鄉800萬各類服務對象全部納入信息化系統。基層管理服務窗口達近千個,無論服務對象在哪裡都能得到貼心服務,群眾滿意度逐年上昇。
現在,市人社局在人纔、就業、勞動關系、社保等業務辦理上,全部實現『一站式』服務,群眾不再需要奔波往返於不同審批部門審核、簽字、蓋章。
在市民大廈,『互聯網+人社服務』的分流作用讓人社服務窗口由22個縮減到9個,平均每天辦理人次由6000人次降到3000人次,減少了一半,排長隊辦理業務的景象不再。
不僅如此,市人社局還率先在國內推出各種創新服務,為冰城百姓帶來不一樣的幸福體驗。
——設立『網上辦公自助辦理區』,實現參保單位辦理醫療、工傷、生育保險可通過網上申報查詢,用人單位停保減員、死亡減員、職工調入調出可網上直接申報辦理;
——與哈爾濱銀行深度合作,在國內率先推出醫保個人賬戶的手機APP購藥新模式,探索醫保個人賬戶『互聯網+』應用的新突破;
——與全國12個城市20所定點醫療機構、13家定點藥店實現聯網即時結算,滿足了我市30萬『候鳥式』參保人員的外地就醫需求。
從單一的窗口辦理,到『少走路、自助辦』,『不走路、網上辦』,『自由行、手機辦』的多層級、多選擇、多方位的服務模式,哈爾濱人社工作正由『人社信息化』向『信息化人社』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