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心中裝滿真情以過硬作風攻堅
2018-01-21 07:39:51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劉曉雲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饒河縣委書記韓雪海

  2017年11月7日 星期二 陰

  下午和縣人大常委會主任景棟、政協主席楊志、副書記崇峰等人到饒河鎮調研。

饒河縣委書記韓雪海看望貧困戶。

  不久前有反映說饒河鎮三義村的水質不好,影響了村民的日常生活和身體健康。我想這不對啊,縣裡一直把『讓群眾喝上安全水、放心水』作為脫貧攻堅的一個重要目標來抓,2016年以來,投入1700萬元完成所有村飲水安全工程改造,對全縣79個行政村安全飲水進行實地查看、全面檢測,全縣農村飲水已經全部符合了農村飲水安全指標要求。必須要弄清楚這事。

  到了三義村,鎮裡負責同志解釋說是地下水有點渾濁的原因,現在已經給每戶安裝了飲水淨化器,水都變清了。相關部門也在緊鑼密鼓地查找水變渾濁的原因。

  今年縣裡通過對飲水不安全村的水源井、自來水淨化設備及老化供水管網進行全面改造,優先解決貧困戶通自來水,必須從根本上解決全縣飲水安全問題,確保貧困村民全部喝上安全、潔淨放心水。

  從三義村出來,晚上又和各村的駐村第一書記、幫扶單位人員、鄉鎮下派的駐村乾部、駐村書記分別結合實際,就『三農』工作、脫貧攻堅工作、村集體經濟發展等遇到的困難和下步工作打算進行了交流。

  交流過程中,我感覺有些乾部工作脫離實際,形式化嚴重。有的村兩委以會議落實會議,以文件落實文件,『三會一課』等落實情況有些走樣。

  下一步有必要進一步強化基層組織建設,尤其是貧困村村級組織建設。應該樹立大抓基層的鮮明導向,以大目標、大督查、大考核體系建設為重點,加強『大黨建』體系建設。

  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要加強基層組織建設。黨的基層組織是確保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貫徹落實的基礎。我想,只有增強基層組織凝聚力,抓實農村黨支部,鄉村振興纔有主心骨。有黨性有能力,村民纔會跟你走,鄉村振興纔有望。

  2017年11月8日 星期三 晴

  昨晚下了一場大雪。今天和縣政協主席楊志、副書記崇峰等人到小佳河鎮、大佳河鄉繼續調研,晚上10時纔結束。

  在大佳河村,幫扶單位總不到位、總換人,導致對幫扶對象不熟悉,應該撤換、問責;富山村,幫扶單位、第一書記和村兩委對情況都很熟;永富村是最困難的村,有貧困戶5戶,村裡產業扶貧的思路還不清晰。幫扶單位准備養羊,很久了還沒結果,一問,說是等畜牧局呢;樺林村發展產業有決心有思路,成立河蟹養殖合作社,去哈爾濱展銷,大米、紅小豆、河蟹很受歡迎;永勝村做得好,原有貧困戶16戶,精准識別後,退出15戶29人。剩下的一戶貧困戶,通過村裡成立養牛合作社,一年後收入也可上萬。

  調研過程中,感覺小佳河鎮部分同志工作沒在狀態,沒有完全認識到工作的重要性。

  通過和兩個鄉鎮的領導乾部座談剖析,發現有個共同的問題,就是認識上有差距,總是單純算賬脫貧,沒有全面理解脫貧攻堅工作是推進『三農』工作、解決農村主要矛盾和問題的一個重要節點。

  攻堅階段,更多是在思想認識上。脫貧攻堅是當前饒河最大政治,是壓倒一切的中心任務,但更重要的是要把脫貧攻堅作為『三農』工作的重大機遇,著力補齊農村短板,改變農村落後面貌,加快全面小康進程。這就要求鄉鎮黨委政府、村兩委班子、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幫扶單位都要深刻認識到自己肩上的責任,在脫貧攻堅工作中,要清晰謀劃增收致富門路,深刻反思存在的問題,改善培訓方式和宣傳方法,讓村民、致富大戶在技術上、思想上都有所提高,確保脫貧攻堅工作有好思路、好載體、好環境,取得好效果、獲得好評價。

  2017年11月9日 星期四 陰

  今天走訪了西豐鎮。15個村,問題不少。

  感覺西豐鎮的工作狀態最不好,心裡沈甸甸的。全縣扶貧攻堅工作已經到了背水一戰的關鍵階段,饒河縣與全國其他深度貧困地區相比,條件和資源都要好很多,貧困戶數少、貧困人口少,相對工作量也小,沒有任何理由做不好啊。但目前工作水平不高,令人失望。

  西豐村第一書記是今年6月下來,問他村裡情況,回答是『基本差不多』。這樣的詞不應該有,必須是把情況說得清清楚楚。政策掌握不熟,6個鄉鎮裡,西豐鎮尤其不熟。

  傳統農業在西豐鎮表現明顯,調結構不夠,市場化不行,產業帶動不足。還有,對外來人口宣傳不到位,群眾不知曉,這就是工作不細、不深、不透,群眾工作簡單化。也反映出鎮裡多年基層組織建設薄弱,號召力不夠。

  有的乾部還說工作挺難的,從來只分析客觀,不從自身角度反思。他們一進屋就是遞上宣傳單、拍照,完事。這是工作嗎?老百姓能不反感嗎?和蘭考、井岡山這些脫貧攻堅的榜樣相比,我們缺的是對群眾的真情和過硬的作風。

  實踐證明,脫貧攻堅的路上,作風硬纔能啃下硬骨頭。也只有帶著真情深入群眾,與村民交朋友、掏心窩,群眾的滿意度自然就高了。

  我想,黨建工作是淬煉作風最好的『熔爐』。黨支部要擔負好直接教育黨員、管理黨員、監督黨員和組織群眾、宣傳群眾、凝聚群眾、服務群眾的職責,引導廣大黨員發揮先鋒模范作用。

  基層乾部要在繁重的脫貧工作中保持精氣神,必須從機制上激發基層乾部的工作熱情,培養紮實的工作作風。可以通過重溫入黨誓詞,學習《黨章》,召開民主生活會等不間斷的黨員活動,讓黨員乾部不忘初心,在扶貧工作中始終保持不松垮、不泄勁的精神力量。

  2017年11月10日 星期五 大雪

  在西豐鎮富豐村村委會,和村裡24位農民暢談『三農』、扶貧工作。

  富豐村是貧困村,村裡常住74戶。全村種了高蛋白大豆2萬多畝,今年收成不錯。種植戶普遍希望統一種植統一采購。最大的難題還是合作社貸款資金難。縣裡能否出臺相關政策,給這類合作社貼息?

  座談會上,71歲的貧困戶李文福說,他因為心髒不好喪失了勞動能力,老伴兒腦出血導致走路困難。前一段時間去縣裡住了半個月院,自己纔花了500多元,擱以前根本不可能。『過去報銷得半年,現在好,當天就報了。』

  村委會旁新建了村衛生室。60平方米,雪白的牆面,屋子裡熱乎乎的,有位大娘在點滴。衛生室有位行醫40多年的村醫,村裡誰有個啥病的,一個電話就過去了。

  座談會結束,我又特意去80歲的貧困戶周洪廣家裡看了看。他家是兩間大平房,收拾得挺乾淨。『我現在是三不愁:吃、穿、住不愁。屋子裡熱乎,治病不愁,工作隊三天兩頭就來。』他說,村裡和鄉裡鄉親的平時沒少關心幫助他們老兩口。

  這兩年,饒河實施了健康扶貧『345』工程,即三減免、四兜底、五保障,貧困人口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和民政救助等實現全覆蓋。現在看,效果不錯,大伙兒挺滿意的。

  從富豐村回來,晚上,我主持開了縣委十七屆十四次常委(擴大)會議,聽取了全縣脫貧攻堅工作、低收入家庭界定及相關扶持政策、落實縣級選派駐村扶貧乾部有關待遇、飲水保障工作、對駐村第一書記和幫扶單位工作督查等情況的匯報。由於會議需要討論關於脫貧攻堅工作的內容多,從晚上8時一直開到後半夜兩時。

責任編輯:王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