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奎縣委書記單偉紅
2017年11月11日 星期六

望奎縣委書記單偉紅(中)在望奎鎮八大家屯貧困戶趙連平家了解情況。
昨晚抵達廣東湛江,惦記著這裡龍薯聯社基地的事,一夜輾轉反側。早上6時半就從市裡出發前往遂溪縣草潭鎮釵仔村。前兩天接到龍薯聯社理事長常庚國的求助電話,說是今年本准備在去年1.3萬畝的基礎上再擴大5千畝種植面積、多帶動50戶貧困戶的事,卻因為內蒙古、大興安嶺等地區紛紛也來效仿,流轉不到更多成片土地,請我出面協調。
遠遠就見到正在地裡忙活的老常,他指著小路右邊綠油油的一大片地有些小得意的對我說:『書記,今年咱掌握地瓜技術了,一畝地2個月就能賺900元,這回咱這基地就是馬鈴薯、青貯玉米、地瓜一年三茬了。』小路左邊,大型機械正在播種馬鈴薯,先期過來的10多位貧困戶正在拌料、裝車。『給我們每戶30畝地,聯社統一提供種肥、機械。冬閑4個月,就能純賺2萬多,誰不想來啊?都搶著來呢。』幾位貧困戶爭先恐後地告訴我,臉上洋溢著期待脫貧的喜悅。
中午在基地旁簡單吃口飯就趕回市裡。先到投入使用幾個月的『望奎農產品體驗店』看看,又去了已和縣裡簽訂銷售協議的湛江最大連鎖超市『昌大昌』走了走。體驗店短短幾個月營業額就超過200萬元,超市裡不到20分鍾就有五六位顧客選購了我們的米,看到我們的農副產品不但種得好,賣得也好,挺開心。
晚上5時,准時與遂溪縣委書記餘慶創會面,這也是此行最重要的目的。
我向餘書記提了三點請求,一是盡快幫我們協調流轉更多連片土地,讓我們能把更多貧困戶帶出來。二是我們准備在這裡招商建廠開展農產品深加工,延長產業鏈,希望當地政府在各方面予以支持。三是馬上要在湛江舉辦『五谷雜糧』下江南推介會,需要當地幫助協調對接。對這三個請求,餘書記非常爽快地答應了。還希望能與我們在萬壽菊的種植和深加工方面加大合作,並早日將遂溪產品也帶到望奎去。聽了他的答復,我心裡的一塊石頭總算落了地。
我們的『北薯南種』創新之舉,帶動68戶貧困戶走上了致富路,從黑土地到紅土地,小土豆放大了產業格局,帶動了產業興旺。
2017年11月12日 星期日
清晨從湛江出發,晚上回到望奎。前幾天開了全縣脫貧攻堅幫扶工作推進會議後,一直惦記著去駐村工作隊看一看,下高速公路後臨時決定直接前往沿途路過的燈塔鎮。
隨機走進寬三村駐村工作隊,來自縣信用社的4名扶貧工作隊成員正在駐地電腦前『奮戰』。剛剛開始的貧困人口退出入戶調查,需要對貧困戶和非貧困戶進行『全覆蓋式』調查,時間緊、任務重。全縣109個駐村工作隊都是白天入戶,晚上錄入,廢寢忘食、爭分奪秒。我叮囑大家,眼下到了關鍵時刻,駐村乾部必須瞄准目標、鼓足乾勁,咬緊牙關,挺過難關。
晚上7時半,又趕往望奎鎮。經過爭取,縣信用社已將『貸資入企』貧困戶的准入年齡從65周歲放寬至70周歲。但70歲以上老人的增收渠道何在?能不能算上脫貧賬?我想入戶摸摸情況,聽聽他們的想法。
在正蘭後四村八大家屯,曹洪武老兩口正在新修好的暖和房子裡看電視。兩位老人都70多歲了,一個腿有殘疾,一個患心髒病。『往年家裡一年的收入就是6畝地加上低保金,日子過的很緊巴。包扶乾部幫我聯系了修路看料的活兒,又幫我把小園菜賣進了縣城,讓我有了穩定收入。』曹大爺感到非常知足,對『貸資入企』的金融扶貧政策,老人很期盼。
在相隔不遠的趙連平家,他和妻子姜鳳英都是70多歲的患病老人,兒子智障,還要供14歲的孫子上初中。『現在除了低保金,孩子上學有補貼了,幫扶的小劉又幫老趙在離家200米的地方找了個打更的活,每月給1000元,家裡可算松快點了。』姜鳳英說,現在的日子也是她以前不敢想的。那樣艱苦的條件下她能把孫子養大,守住這個家,讓我十分敬佩。
回到辦公室已是晚上9時多,心情很復雜。包扶乾部很辛苦,貧困戶更不容易。對超過70歲年邁體弱的貧困戶,通過村級產業收益分配等其他方式保障他們有穩定收入必須加速落實。
2017年11月13日 星期一
上午8時30分,省扶貧督導組就近期在望奎縣進行的貧困退出督導檢查工作召開了情況通報會,並就基層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和難點交換了意見。
中午會議結束後,我叫上副縣長劉曉光等幾位同志立刻出發前往產業扶貧項目現場進行辦公。午餐是例行的盒飯,在車上解決。
第一站是縣畜牧全產業鏈扶貧項目之一——江西雙胞胎集團生豬代養項目現場。項目計劃到明年年底在全縣34個貧困村每村建立一處代養場,共可帶動貧困戶1320戶,實現戶均年增收1500元。我到現場查看了項目建設進度,敦促產業扶貧推進組盡快協調各村與之簽訂協議。
隨後,又前往先鋒鎮菌豐源菌業公司和東郊鎮河南牧原集團80萬頭生豬養殖項目的施工現場。年初我們就定下了縣裡所有涉農資金投放都要帶動扶貧工作的原則,菌豐源得到了資金支持,但目前僅帶動35戶貧困戶,我此行特意來溝通此事。河南牧原項目則可以通過用工方式解決全縣1000多名貧困戶的穩定增收問題,在首個已經初具雛形的10萬頭商品豬場,我叮囑企業要保證進度,有困難來找我。
晚上6時30分,縣扶貧開發領導小組第13次會議准時召開。核心議題就是傳達近期省市貧困退出督導檢查情況,總結經驗教訓,指導下一步工作。通報情況後,我先是請督查反映出工作非常紮實的兩個鄉鎮黨委書記做了經驗介紹,又首次啟動了脫貧攻堅問責機制,對幾個鄉鎮、幾個部門『一把手』分別進行了提醒談話和警示談話。
如何保證貧困戶在未來5年、10年都有穩定的收入渠道,產業扶貧無疑是最好的答案,卻也是亟待增強的短板。要把現有產業扶持壯大起來,把扶貧機制建立起來,引導貧困戶靠自己勤勞雙手脫貧致富,這纔是脫貧不返貧的關鍵所在。
2017年11月14日 星期二
今天日程安排得比較滿,為了不耽誤進度,清晨7時就迎著薄霧中紅彤彤的朝陽出了城。上午的工作重點是一直讓我掛心的飲水問題。確定今年脫貧摘帽後,縣裡需要今年解決飲水安全問題的村屯從100多個增至333個,水務部門的壓力確實很大。月初聽匯報得知工程開工率93%,通水率卻只有5%,讓人很著急。上午我隨機走訪了東郊鎮廂蘭村谷家屯的於德軍、李廣山等幾戶村民,查看了廂白滿族鄉後頭村和燈塔鎮敏三村投入使用的水房。所到之處,百姓對告別小井水,吃上放心水無不拍手稱贊。縣水務局副局長劉輝說,全縣飲水工程管網建設目前已完成95%,水處理設備安裝完成85%。但由於很多住戶長期外出及部分地段需等大凍纔能施工等原因,11月末通水率能達到60%,爭取年底前全部通水。
下午,看了燈塔鎮寬三村一處剛建好的幸福大院後,我與該村小馬家溝屯和趙連成屯的20多位貧困戶進行了一次面對面的談心。我先讓村書記於軍當著百姓面挨家說一下各家情況及采取的脫貧措施,考察他有沒有真正把脫貧工作抓在手上,然後讓所有乾部回避。從拘束到熱絡,貧困戶們打開話匣子與我聊了一下午,他們對村裡修路、住上暖屋子、看病能報銷等政策打心底滿意,卻也提出了慢病鑒定不到位、鄉衛生院藥品太少、個人想發展養殖業卻因超齡無法貸款等實打實的問題。看來『當面鑼,對面鼓』地貼心交流,纔能最清晰聽到百姓心聲,最精准掌握百姓訴求。
脫貧攻堅是一個整體系統工程,牽一發而動全身。這場硬仗也給所有乾部上了最生動的一課,就是對待每件事、每個工作、每個環節都必須腳踏實地、力求精准、嚴絲合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