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1月25日訊 『近幾年,醫療環境已經有了不少改善,尤其是2017年醫改全面取消藥品加成後,百姓看病成本有所降低,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得到緩解。』在24日的省政協十二屆一次會議上,有37年一線臨床經驗的『老中醫』潘洋委員的一番話引發了醫藥衛生組各位委員共鳴,就『看病就醫』話題小組委員紛紛發言,討論氣氛十分熱烈。
尹梅委員認為,之前醫患關系緊張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醫生和患者之間溝通不到位,她說:『曾經有被投訴醫生表示,他覺得自己已經很努力了,可是因為不善於溝通,讓患者有了反感的情緒』。這位醫生後來求助於從事醫療人文教育的尹梅,並諮詢了如何與患者溝通的技巧。尹梅表示,近幾年,諮詢、學習如何正確、恰當的與患者溝通的醫生逐年增多,很多醫院也對醫生專門開設了這個課程,從而減少不少醫療糾紛和醫鬧事件。鄒偉委員也表示,現在很多醫院都非常注重醫生的職業道德教育,培養醫生的服務意識,幫助醫生轉變觀念,加強和患者的交流溝通,避免因為溝通不暢出現問題,讓患者信任醫生,從而構建更加友善和諧的醫患關系。
為了進一步方便百姓看病,委員們也提供了不少妙藥良方。潘洋認為,應該立足基層與分級診療並舉,繼續推進醫療資源協調發展,加大對農村、偏遠山區等『缺醫少藥』地區的政策傾斜,讓那裡的百姓能享受到更多、更好的醫療資源。尹梅表示,應該進一步補齊醫生『醫德』、『醫學人文關懷』等知識教育的短板,健全醫患關系調解機制,『這樣可以有效改善患者就醫體驗,減少患者就診過程中掛號、交費、取藥等環節遇到的人為問題』。『醫療問題其實也是折射了社會現象,改善醫療環境也需要社會土壤。』鄒偉希望政府能加大投入,在全民范圍內增加醫學知識科普力度,一方面提高百姓防病防治能力,對疾病做到早防治、早發現、早治療,另一方面也有利於患者對自己病情有正確認識,能有效和醫生溝通,避免誤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