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月25日訊(記者 張雋珊)25日,黑龍江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隆重開幕。來自哈爾濱代表團的省人大代表張海燕建議,充分利用資源優勢,加強中小學生研學旅行基地建設。

省人大代表張海燕。東北網記者 張雋珊 攝
張海燕對於中小學生研學旅行基地的建設初步設想為設立愛國主義教育研學基地,將紅色旅游景點串成愛國主義教育研學基地;文化藝術交流研學基地,在研學中讓學生通過對歷史建築知識的了解,感受歷史演變傳承;鄉村民俗文化研學基地,以鄉村獨特的田園風光、民俗文化為背景,利用城鄉差異來設計研學旅行的形式。如:設立民俗體驗、農耕知識學習等鄉村節慶活動。按照保留『鄉村記憶』的要求,保護恢復一批我省傳統鄉村的生活方式,譬如睡火炕,穿粗布衣服、千層底布鞋,轆轤取水、河邊洗衣、棒槌搗衣等生活習俗,引導學生深度參與互動;運動體驗研學基地,設立冰上運動、輪滑運動、自行車運動、冰雪游樂等運動體驗課程;科技實踐研學基地,開展小冰燈制作、機器人編程、三D打印、科技小發明等動手實踐類研學課程。
張海燕認為,研學基地依靠旅游資源而建設,又不同於旅游景點的建設要求,要著眼於讓學生增長見識和豐富知識,注重系統性、知識性、科學性和趣味性,為學生全面發展提供良好的成長空間。使學生可以拓展視野,豐富知識,了解社會,親近自然,參與體驗。堅持安全第一,建立安全保障機制,明確安全保障責任,落實安全保障措施,確保學生安全。同時,在面向學生時不得開展以營利為目的的經營性創收,對貧困家庭學生要減免費用。建設內容、技術手段、組織形式上要突出創新性,要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讓學生感受前沿科技發展的魅力。
張海燕建議,基地建設需要對所在區域的文化資源進行全面的挖掘、整理。有形資源多訴諸於觀看,無形資源則更加綜合,能從看、聽、觸、演等不同角度激發受眾的想象空間與情感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