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民懮為己懮,以民難為己難』,這是省委書記張慶偉在我省『兩會』期間對政協組織和政協委員提出的一點希望。在分組討論現場,這句話在委員中形成了共鳴。身處『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期,如何緊扣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提出新思路新辦法,真心實心幫助人民群眾解難題、辦實事,成為擺在他們面前的時代考題。
不能不說,以民懮為己懮,以民難為己難,知易行難。心理學有一個概念叫『共情能力』——人們能夠想象自己置身於對方處境,並體會對方的感受的能力,這一能力欠缺的人還真不少。而『兩會』代表委員們要做到『以民懮為己懮,以民難為己難』的『共情』,不單單像普通人那樣出於社會交往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的要求,是『走得再遠,也不要忘了為什麼而出發』的召喚。這個『共情』,是帶著真情傾聽群眾呼聲,帶著感情圍繞群眾利益訴求開展工作,是把『民』和『己』之間劃上『等號』。劃『等號』是換位思考,對群眾冷暖設身處地地考慮,強調群眾這個根本,而不是自拉自唱;劃『等號』是將心比心,以百姓之心為心,始終以民心所向定標,並不斷進行校正。
走過再長的路,去往再遠的未來,『人民』都永遠是我們的關鍵詞。人民群眾生產生活還有不少困難沒有得到很好解決,這其中的差距,正是代表委員建言獻策的破題之處。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思民之懮、解民之難,纔能清醒面對現實,進而抓住關鍵、找准重點、解決問題。翻看政協委員的提案可見,對醫療、養老、教育、環境等群眾反映的熱點、難點問題,聚焦的光圈更加精准、剖析得更加深刻、提出的意見更加切中肯綮,體現了懮患意識和問題導向。可以想見,這些高『言值』的提案背後,閃動著委員們『身入』基層的身影、折射出『心到』基層的深情。
孟子曰:『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懮民之懮者,民亦懮其懮。』老百姓最是通情達理的,給百姓創造快樂,就會得到百姓的擁護。順應民心、尊重民意、凝聚民智,就能形成心心相印、上下同欲的共識,而這共識的半徑越大,團結合作的同心圓也就越大。
藍圖,為人民而繪就;夢想,靠人民來實現。時代發展,總落腳於每個人的行動與奮斗,個體的情感共振必然產生強大的動力,催動時代的步伐。就像古希臘神話中的大力士安泰從大地汲取力量一樣,我們的各項事業只有根植於人民,纔會充滿信心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