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扶志扶智扶病扶業 政協委員"扶貧心語"
2018-01-27 21:51:00 來源:東北網  作者:莊園 許諾 李澄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東北網1月27日訊(記者 莊園 許諾 李澄)『堅決打好精准脫貧攻堅戰。把精准要求貫穿於脫貧攻堅全過程,保證現行標准下的脫貧質量。把握「三保障」核心標准,守住底線。』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扶貧工作著力解決因病致貧、飲水安全、住房安全、教育均衡等問題。連日來,出席省政協十二屆一次會議的政協委員圍繞扶貧之計、脫貧之路的話題建言獻策。

  省政協委員韓世灝:產業扶貧是脫貧的必由之路

省政協委員韓世灝。

  韓世灝建議,『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只有注重提高貧困戶的內生動力,注重培養他們積極能動性,提供更多產業模式,積極探索『創業+扶貧+公益』精准扶貧的道路纔能真正打贏扶貧攻堅戰。我省發展金融科技項目,加速企業孵化,鼓勵新創團隊的入駐和發展,不僅可以培育出龍江自己的高科技公司,增加就業,更重要的是刺激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龍江自己的創業情懷,給大家提供除我省原有的農牧、糧食生產加工等外更多的產業選擇,真正達到以產業帶動原動力,刺激經濟的發展的目的。

  省政協委員梁小泓:既要『扶教育之貧』更要『靠教育脫貧』

  梁小泓建議,要堅持治貧先治愚,扶貧先扶智,保障國家教育經費向貧困地區及基礎教育、職業教育傾斜。要營造社會氛圍,堅持貧困人口『最大化參與』原則,激發貧困地區、貧困村屯和貧困家庭的內生動力,通過『扶真貧、真扶貧、真脫貧』,促進扶貧結果由『因學致貧』轉向『因學治貧』。要建立教育扶貧的持續發展機制,形成『政府引導、學校應用、企業參與、社會支持』的智力扶貧模式。要提高教育扶貧資金的使用效率,既要爭取國家的教育扶貧項目和資金,又要合理使用省域內的教育扶貧資源。立足精准需求,確保重點項目推進。

  省政協委員賈榮富:健全醫療服務平臺救助因病致貧家庭

省政協委員賈榮富。(中)

  賈榮富認為,精准扶貧工作中『因病致貧』是當前比較突出、難以解決的問題,尤其是在農村地區,大病、慢性病患者的負擔重,返貧率比較高。應整合資源,健全一站式醫療補助救助服務平臺,形成相關部門緊密配合的因病致貧家庭救助動態運行機制。完善相關政策,加大資金幫扶力度,提高農村參合貧困慢性病患者報銷封頂線及報銷比例,減免部分費用,擴大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報銷范圍,劃撥專項資金,對高危人群及貧困戶家庭進行免費健康檢查。拓寬醫療救助范圍,將貧困建檔立卡系統中的所有對象全部納入醫療救助范圍。同時,改善基層醫療條件,提昇服務能力,提昇人民群眾對基層醫療機構的信心,真正實現在區域內就醫。

  省政協委員張志權:打造『四好農村路』暢通農村物流網

省政協委員張志權。

  張志權說,為打好脫貧攻堅戰,建設美麗新農村。我省積極打造『四好農村路』,加強對於農村道路的養護,從體制上進行改革,從經費上進行保障,從管養分離上入手,經過2017年的實踐,我省農村路況有大幅提昇。此外,在『用好農村公路』方面,總結推廣我省富裕縣和牡丹江市實施的『交郵合作』模式。利用交通客運線路車多、點多、面廣、路線長、覆蓋城鄉的特點和郵電網絡的優勢,打造從縣到下鄉到村的農村物流網。未來,我省繼續積極實現『村村通公路、村村通客車』目標。同時,我省交通系統將打造『農村惠農物流建設工程』,將於2018年7月,實現60%的縣鄉村,2019年7月全部建設完成。

  省政協委員蔡興洲:打通文化扶貧『最後一公裡』

  作為一名基層工作者,蔡興洲說,去年,綏化市望奎縣文化館開展了綏化市『結對子種文化』暨『三區』人纔支持計劃精准扶貧工作,赴蘭西、青岡、望奎、海倫、綏棱、慶安等十個縣市村屯開展摸底調查。並聯合開展的精准扶貧送戲下鄉、送戲進村屯、送書畫進社區等文化活動達200多場,由村民廣泛參與的秧歌隊、健身舞蹈隊更是遍地開花。蔡興洲認為,應采取更加廣泛、鋪開式的培訓及輔導,讓基層的小隊伍登上大舞臺,加大對民間文藝團體的扶持,使之成為綏化市重要的活動主力軍。

  省政協委員董新英:扶貧先扶志 培育貧困戶的內生動力

省政協委員董新英。

  董新英建議,產業扶貧還要找准路子突出特色,要做足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文章,吃透地方資源稟賦,號准市場脈搏,把真正具有差異化和市場競爭力的產業和項目抓在手上。幫扶不能只解一時之飢,要可持續,經不住歷史檢驗,否則,最終受『半截子工程』苦的還是『脫貧的貧困戶』。

責任編輯:王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