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齊齊哈爾
搜 索
粵韻風華傳塞外 冬韻鶴城祥瑞生——廣州市齊齊哈爾市對口合作文化交流演出側記
2018-01-29 10:57:16 來源:東北網-鶴城晚報  作者:韓艷華 宋喜雪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東北網1月29日訊 『粵韻風華傳塞外,冬韻鶴城祥瑞生。』1月27日,鶴城的冬日分外寒冷,但工人文化宮大劇場內卻霓虹閃爍、音樂裊娜,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粵韻風華·情滿鶴城》廣州市齊齊哈爾市對口合作文化交流演出在這裡熱烈舉行。

  廣東音樂誕生於四季常青、富饒美麗的珠江三角洲地區,具有鮮明的民族風格和嶺南地方色彩,是我國民間音樂百花園中一朵艷麗的奇葩。它從孕育、成熟、發展至今已有逾百年的歷史。廣東音樂是以廣東民間曲調、粵劇音樂、外省民間小調為基礎發展完善起來的地方民間音樂,它運用廣州語言音調的特點,在演奏上使用裝飾音與『加花』所產生的音色和風格,明顯有別於其他地方的民間音樂。形成之始,即以清新活潑、流麗秀美的姿態贏得了人們的喜愛,成為我國民族音樂的一大樂種。

  演出在旋律悠揚、音調清新、節奏明快的《賽龍奪錦》曲目中拉開帷幕,現場掌聲雷動。一段由傳統樂曲《大開門》改編的木琴獨奏《走馬》,透過演員嫻熟的彈奏,仿佛讓大家看到了人們騎馬慢走、觀賞景物的怡然情趣,令人賞心悅目;融合了多種廣東民間曲調、粵劇音樂、外省民間小調等音樂元素的《廣東小調聯奏》讓廣大觀眾產生了強烈的共鳴;歌曲《成吉思汗》、《好漢歌》,動感豪放、激昂大氣;《十面埋伏》跌宕起伏、撼人心魄;民歌《幸福水鄉》將一幅優美秀麗的嶺南山水畫呈現在觀眾面前;絲弦樂《驚濤》、《春雨》演繹出驚濤的震撼和春雨的纏綿,帶給人們一種激昂、唯美的視聽感受;音色淳厚、富有磁性的粵曲演唱《彩雲追月》、《海上生明月》,盡展了著名粵曲演唱藝術家、國家一級演員、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粵曲省級傳承人的優雅風姿和演唱風格,引得臺下掌聲極為熱烈。

  廣東音樂是廣州市的一張獨具特色的文化名片,影響深遠,流傳廣泛,兩首廣東音樂《旱天雷》、《步步高》節奏歡快、樂聲激昂,讓鶴城的觀眾聽得意猶未盡。

  齊齊哈爾大學民族管弦樂團指揮陳曦澤告訴記者:『作為一名音樂教師,能來欣賞這場廣東音樂會,是一次難得的機會。通過觀看這場音樂會,我感到非常震撼、深受啟發,為我今後的教學及排練等一系列工作注入了很多的新鮮元素。』

  陳曦澤談到,以前只在電視裡看到或聽到廣東音樂,今天親眼看到了演員們演奏每一個音符時的專業動作,近距聆聽了每一個音符,感覺真是不一樣。演出讓我們更加了解了廣東音樂,擴大了我們的音樂視野,同時也豐富了我們鶴城百姓的業餘文化生活。

  『今天廣東音樂曲藝團能到我們家門口演出,我非常高興。我對廣東音樂有著獨特的記憶和感情。』83歲的張玉嶺老人早早地來到了劇場。老人回憶道:『50年代我曾在廣東工作過,作為一名音樂工作者和音樂愛好者,我對廣東音樂的印象非常深刻,這種音樂多來自於民間。當年有一次我獨自一人走在夜深人靜的廣東街頭,突然傳來了動聽的廣東音樂,走近後發現原來是幾位盲人正在演奏。那種原汁原味的旋律和曲調,以及音樂中對情感的細膩表達,瞬間深入人心,至今仍讓我難以忘懷。』

  記者注意到,有不少家長帶著孩子來觀看音樂會。9歲的趙彤彤在臺下看得很入迷,不時地跟著節奏舞動。彤彤的爸爸告訴記者,彤彤從小就對音樂很敏感,5歲起就帶他學習鋼琴,後來又學習小提琴。今天帶彤彤來觀看這場音樂會,就是想讓孩子現場感受廣東音樂演奏的震撼場面,觀看這種高規格的演出對愛好音樂的孩子會有很大的幫助。

  丹頂鶴攜手木棉花,共築美麗中國夢。廣州市與鶴城兩地文化交流大幕開啟,相信在今後的合作交流中,兩地將呈現更多更精美的文化盛宴。

責任編輯:張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