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月29日訊 2017年,集賢縣圍繞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兩次對黑龍江發表的重要講話精神,穩增長政策持續發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全面推進、經濟新動能快速成長。以『四頭四尾』為發展方向,堅持『五大發展』理念,全面推進『五個功能區』建設,縣域整體經濟呈穩中求進,進中向好的超預期復蘇態勢。全年地區生產總值實現71.3億元,同比增長6%;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實現3.2億元,同比增長8%;固定資產投資完成20億元,同比增長15%;全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28.3億元,同比增長6%;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1924元,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3972元,同比分別增長7%和5%;一般公共財政收入完成2.25億元,同比增長19.4%,增幅名列全省前十強。
完善商貿流通體系,打造服務貿易集聚區集賢縣立足區位交通便利條件和貿易流通基礎優勢,主動融入『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不斷擴大對俄貿易總量,四達中俄國際貿易中心累計過貨7994噸,實現交易額561萬美元。三江國際汽車城已有13家4S店入駐,年銷售量6800餘輛,成為我省東部最大的汽車交易中心。電子商務產業粗具規模,重點打通了本地產品線上線下銷售的『任督二脈』。完成電商產業園『一園十區』功能區建設,先後有東北印象商城、『37秒』易淘商城、四達頤高等22家電商入駐集賢,並在122個村建立了連接終端,實現電商農產品上行交易額4000萬元,是去年的2.5倍。服務貿易產業已逐漸成為集賢經濟新的增長點。
拓展工農業價值鏈條,創建高效產業加工區
集賢縣緊抓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兩大平原』現代農業綜合配套改革的有利契機,實現所有耕地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證,並創建了綠色食品原料基地70萬畝,實現土地流轉面積50萬畝,新增『三減』示范區20萬畝。全縣無公害農產品認證企業、合作社達到17家,認證產品119個。建成『互聯網+農業』高標准示范基地9個,面積1.02萬畝,其中有兩家被確定為全省示范樣板基地。農產品開始由『生計型』向『特供型』轉變,為進軍高端農產品市場、提高農民收入水平,打下堅實基礎。
在發展工業上,集賢縣准確把握全面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和『創新驅動』戰略布局,以『煤頭化尾』為導向,向傳統產業要效益,向優勢資源和產品昇級要發展。積極引導華本集團對現有設備、設施、工藝及產品等進行改造。2017年由華本集團投資15.5億元,利用費托技術,建設年產液化天然氣6.4萬噸、油品4.6萬噸、軟蠟、硬蠟13.3萬噸、其他創新化工產品2萬噸等生產線,即提昇了產品創新力、企業競爭力,也加快了縣煤碳產業轉型昇級步伐,由原來單一的原煤開采,向煤化產業的循環經濟、生態經濟延伸。
充分挖掘既有資源,建設文化旅游發展區
立足本地特色旅游資源,深度開發森林生態、濕地風情、北國冰雪等自然稟賦和抗聯歷史等人文內涵,完成七星山登山步道起點處水池景點建設,實施抗聯影視基地B區冰雪旅游項目,新增野外滑雪、雪地摩托、趣味雪圈等娛樂主題和餐飲住宿配套設施,為打造宜居、全域旅游創造了條件。去年12月七星峰森林公園成功晉級為七星山國家級森林公園。七星山國家級森林公園和安邦河國家濕地公園獲評『雙鴨山20家群眾最喜愛的旅游景區』前兩名。依托旅游資源,先後建立以福利鎮金星村、石門村、光輝村為代表的集游園觀賞、休閑品嘗、垂釣住宿一體的采摘園5個、農家樂餐飲莊園10個。全縣接待旅游人員約2.5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130餘萬元。結合旅游整體開發,大力發展文化創意產業。創辦『龍江絲路帶』工藝美術基地8個,免費提供23展銷廳館。『天使彩虹』創意泥、屈德永麥秸畫、『集賢刺繡』已成為本縣文化名片。工美行業年產值達2700萬,帶動就業400人,文化旅游產業發展已初見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