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貨大集展館外景。記者宋晨曦攝
黑龍江日報1月31日訊 新年伊始,春節前夕。我省專為北京市場打造的『2018年貨大集』又如約而至。
龍江綠色優質食品不負寒地黑土之名,再一次挺進京城,征服了北京市民的味蕾。為期五天的展會,實現現場訂單和現場銷售額1.27億元,其中現場銷售927.2萬元,分別比上年增長6.5%和14.4%。
記者從省綠色食品發展中心獲悉,自2013年1月起,我省每年春節前夕都在北京舉辦一次年貨大集,至今已成功舉辦6屆;並於2015年更名為『黑龍江-北京綠色有機食品產業博覽會』,也稱『年貨大集』。
6年來,產自黑土地的龍江有機綠色優質農產品不僅贏得了北京消費者的認可和贊譽,更留下了一個個專營店、專櫃和一大批經銷商,建立了穩固的市場。黑龍江省與北京市在優質農產品產銷上的優勢互補、互利共贏,借助年貨大集平臺實現了完美對接。

北京居民在社區店領取黑龍江食品。記者宋晨曦攝
『龍』字號農產品贏美譽
『年貨大集』一直以『生態、綠色、健康』為概念,通過產品展示、現場銷售和貿易洽談以及整體推介等形式,一些區域性品牌的影響力逐漸擴大。
幾年來,隨著年貨大集的人氣越來越旺,『龍』字號農產品已成為北京市民節日和日常餐桌上不可或缺的部分,『要想吃健康,首選黑龍江』的消費理念逐漸融入北京市民的年味中。
大慶市乾緒康米業有限公司與年貨大集共同成長,在年貨大集的平臺上,曾被評為『御中貢米』的乾緒康有機小米收獲了不少北京的『鐵杆兒粉絲』,小到幾歲的幼童,大到八九十歲的老人。乾緒康展臺前,煮好的小米粥濃香四溢,一個女童小心地吮吸著小米粥,嘴裡還喃喃自語地說:『這個是熱的果凍吸麼?』女童的媽媽笑著說:『從我懷孕起就吃這個小米,後來我們全家都愛上了這個味兒,每年都會買很多。』北京市民於鳳翔先生為自家90歲高齡的老父親買了6斤小米:『我家老人就愛喝這個小米煮的粥,拿別的牌子糊弄不了,只認這個味道。』
大慶市乾緒康米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張玉軍介紹,自參加年貨大集以來,產品的銷量節節攀昇,更重要的是我們打響了品牌知名度,得到了一批忠實的用戶,『回頭客』越來越多。
勃利縣倭肯鎮東北宏晟木耳種植合作社負責人徐可武說:『我們已連續參加三屆年貨大集,木耳銷量逐年增加。通過年貨大集我們結識了幾個固定商家,常年給他們供貨,現在我們的木耳直供北京45家連鎖店。

香其醬產品受到市民歡迎。記者宋晨曦攝
『龍江綠』深耕首都市場
舉辦年貨大集,我省收獲頗豐。幾年來我省與北京方面累計達成經貿項目319個,協議金額31.9億元,現場銷售4686萬元。為了更好地打造『永不落幕的展銷會』,2014年,位於北京農展館的黑龍江綠色食品展銷中心成立。目前,在北京相似規模和營銷模式的黑龍江綠色優質農產品展銷中心共計數十家。
在這些賣場裡,豐富多樣的黑龍江綠色有機大米雜糧應有盡有,各地特產、山珍一應俱全,幾乎涵蓋了我省所有具有代表性農產品的品牌和種類。
黑龍江綠色食品展銷中心負責人康壽福介紹,展銷中心的作用便是讓『年貨大集』上賣得好的農產品能夠留在北京,讓我省農產品加工企業在北京有銷售平臺,方便北京市民購買。康壽福說:『近年來,展銷中心的知名度也在逐年提高,有的北京市民就認黑龍江大米,寧可繞道也會經常來購買固定的品牌。曾有一對退休夫妻組織20多位朋友來選購農產品,那次把他們租的大巴車都裝滿了。』
目前,展銷中心已對接黑龍江省綠色有機食品企業300餘家,對接合作社826個,上架產品超1680種,日均單店零售額突破3萬元,批發、餐飲、社區、線上線下等渠道2017年累計銷售1.26億元。據了解,2017年,以展銷中心為龍頭,遍布北京各大城區的黑龍江綠色食品社區店已發展至58家,覆蓋近百個社區,供應消費者500多萬人。截至目前,基本完成了『龍』字號農產品在北京市場的布局。
1月25日,在黑龍江綠色食品社區店之一的北京國美社區開辦的『幸福社區』活動是今年『年貨大集』活動向展區外延伸的一個亮點。活動現場,很多居民都排著隊等待參加領獎活動,熱鬧場面可與展會裡的營銷活動相媲美。記者看到,我省優質綠色食品搬進了小區居民常常光顧的倉買店裡,產品擺放整齊,種類豐富,儼然是一個小的農產品超市。
北京京派商貿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康以超說:『利用綠色食品社區店靠近小區的便利條件,居民通過網上或電話訂購產品,我們會根據情況選擇業主們熟悉的保安或保潔人員,第一時間把優質綠色食品送到消費者手中。既減少了流通環節降低成本,又能滿足高端客戶對私密性的需求。同時,巧妙地解決了最後一公裡配送問題。』

『綠色廚房』搬進年貨大集。記者黃春英攝
從效仿到創新營銷模式大轉變
隨著年貨大集的發展和壯大,越來越多的參展單位深受鼓舞並積極參與。北京作為全國農產品需求潛力巨大的市場,讓參加『年貨大集』展銷會的地市單位及企業家們精准地了解消費者需求。同時,通過學習交流外省企業的營銷理念,深刻地反思自身的不足,其先進的營銷理念從效仿到創新,一波波新鮮的營銷方式如潮水般湧現,使我省農產品更接『地氣兒』,又吸引了更多消費者『人氣兒』。
求新,求變,求發展。本屆年貨大集在展銷形式上有別於往年。據了解,本次展區共設集中『展示互動區』、『特裝區』、『標展變形區』和『綠色廚房品嘗區』四個部分。整個展區立體通透,大氣恢宏,以紅色為主色調,通過懸掛大紅燈籠、大紅『福』字等形式,以及運用聲光技術、宣傳資料和實物產品等手段突出『年味』,渲染節日氛圍。
記者觀察到,多家地市通過特裝形式,充分展示了本地綠色食品新形象和新發展。哈爾濱市打破了縣(市)和企業界限,按照產品類別集中展示,輔助文字介紹、圖片展現,將展區打造成為哈爾濱的『形象館』。與往屆明顯不同的是,展區序廳圍繞主題,設置了大豆、玉米、水稻、山特、雜糧和畜牧六大綠色主導產業發展展覽。
省綠色食品發展中心副主任周東紅介紹,近年來,參展單位的市場意識、品牌意識顯著增強,增強主動對接市場的信心,參展積極性越來越高,展位由最初硬性分配發展到展位難求,甚至幾家單位共用1個展位的情況。同時,參展單位主動研究市場、對接市場需求,紛紛注冊商標、打造品牌、改進包裝,參展產品也由最初的散裝、大包裝、簡包裝,發展到小包裝、精包裝,由初級產品發展到精深加工產品。
第一年參加年貨大集的黑龍江寶清縣樂福谷物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帶著自家玉米高筋餃子粉產品,在品鑒區現場包餃子並蒸熟,吸引了很多人駐足品嘗,總經理宋秋明說:『這次帶的1000公斤的餃子粉來參展,按每斤18元的價格售賣,不到三天就銷售一空了,沒想到北京市場潛力這麼大。另外,我們還發現了一個商機,因為北京很多年輕人對我們簡易包裝的餃子十分感興趣。下一步,我們要針對現在年輕人不愛做飯的特點,研發出面粉半成品產品,例如:餃子皮、速食糕點、半成品面條等。

北京市民青睞龍江綠色小米。記者黃春英攝
現代移動終端無時無刻都在影響著我們的生活。記者發現,本屆年貨大集與以往最大的不同是,展會上的手機掃二維碼、微信、淘寶支付、添加關注等現代互聯互通科技終端已經全面覆蓋並融入到企業的營銷方式裡。現場線上拍賣等形式,把現場展銷與互聯網技術緊密結合起來,實現展示銷售、線上線下統一推進,全方位、立體式展示黑龍江現代農業建設取得的新成果。
大興安嶺綠健現代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的有機生態黑山豬品牌一直與『年貨大集』展銷會『同行』。副總經理劉潤發介紹,近年來,由於公司的黑山豬食品的知名度越來越高,北京市民的『回頭客』逐漸增多,發展網絡訂單成為我們必不可少的銷售方式。現階段,食品安全深受大家關注,網絡購物安全成為熱議話題。『如何讓外省的消費者吃我們的產品更放心成為企業急需解決的問題。今年,手機移動終端幫企業實現了產品源頭可追溯,只要關注了二維碼,便能讓消費者在現場及時了解黑山豬產品在千裡之外的黑龍江大森林裡的生長過程,增強了企業產品的可信度,所以賣的更舒心了。』
省農業委員會副主任李世潤介紹年貨大集的辦展宗旨,已由最初的『以銷為主,展銷結合』,發展為『展場銷售和渠道建設並舉』;從賣產品轉為打品牌、拓渠道,成為產銷銜接的重要平臺。每次年貨大集,都舉辦產品推介會、洽談會等對接活動,落地一批合作項目。通過年貨大集平臺,黑龍江省農產品的生產者與市場端的代理商和電商的有效對接、深入合作,為破解黑龍江省農業『種強銷弱』的難題提供了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