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2月5日訊 春節臨近,許多在外地打拼多年的農民工返鄉過年,看著鱗次櫛比的高樓、寬闊整潔的馬路,讓返鄉農民工親身感受到家鄉的新變化。一年一度的春節,在見證每個家庭滿滿幸福團聚的同時,也見證了日新月異的生活和時代發展的進步。
『立春』前夕,記者深入訥河市城鄉,與返鄉農民工共同感受家鄉新變化,體味眼前的幸福生活。剛剛回到家鄉准備過春節的農民工徐守林,是訥河市同心鄉茂林村農民。今年42歲的徐守林告訴記者,他在河北燕郊一個小區當保安,月收入3200元,和他在一起當保安的還有本鄉的十幾位農民兄弟,在外面已經闖出一片天地。
說起這幾年的變化,徐守林十分興奮:『要說變化最大的,那還就是高鐵,這次回來早晨從北京南坐高鐵,下午3點就到哈爾濱西站了,下車後在火車站附近旅館睡了一晚,然後從哈爾濱坐火車回到訥河。現在好多了,前幾年出門選擇的車次少,時間長不說,還得來回倒車,每次除行李外還拿個絲袋子,夜晚困極了就躺在座位下面,那可是遭罪。現在好了,車多了,車廂環境也大大改善,真是一年更比一年強啊!
記者問徐守林,坐高鐵花了不少錢,捨得嗎?徐守林笑呵呵地說:『從北京到哈爾濱是500多元,哈爾濱到訥河是69元,在哈爾濱住一晚花了100元,雖然貴了點,但是不用像以前那樣遭罪了,回家的心情也更愉快了。
再說,我現在有雙份收入,不差過年回家這點路費了。2017年我除了種自家30畝地,又外包了60多畝土地種玉米。秋後一算賬除去費用,去年純收入5萬多塊錢,再加上打工9個月賺了將近3萬元,這日子越來越好了。』
徐守林告訴記者,以前春節回來都是大包小裹的年貨,現在物流發達了,這次回家前就把給親朋好友的各種年貨打包快遞了,這樣可以輕松踏上返鄉路啦。『現在家鄉的交通也比原來好了,在訥河下了火車,車站外面有很多往鄉下跑的出租車,我們哥幾個坐兩臺車,半個小時就到村裡了,家裡人已經包好了餃子,正等我們回去一起吃呢。你說現在這日子,那纔叫幸福生活那。』
告別徐守林,記者又見到從外地開車回到訥河的農民工姚德龍一家人。今年35歲的姚德龍在沈陽打拼多年,如今自己開辦了公司。『我們從早上7點多從沈陽開車出來的,一路都是高速,不到9個小時就到家了,現在真是太方便了。』
姚德龍介紹,他家的老房子在拉哈鎮,早已經賣掉了,這些年父母一直跟他在沈陽,這個春節回來打算在訥河城裡買個樓房,父母總想回訥河,親戚朋友也都在這,買個房子以後回來也有個落腳的地方了。
姚德龍一邊看著霓虹燈璀璨的小區,一邊高興地說:『我們開車回來這一路,感覺變化真是太大了,通暢的高速公路,便捷的交通工具,讓回家的路不再遙遠。進到訥河城,高樓林立、道路寬闊,城市變得大氣了,夜晚的城市五光十色,都有些認不出來了,看到新訥河建設帶來的變化,也讓我為祖國的快速發展為之贊嘆。』
3日上午9點多,在訥河市東聯超市裡,選購春節年貨的市民摩肩接踵。各類糖果、大紅福字、喜慶的花燈、中國結等『年貨』飾品,成為大家購物的首選。
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記者見到了從外地返鄉正在購買年貨的農民工王學軍,『2017年在訥河城裡買了新房子,這次來置辦了好多年貨,再多買幾個紅燈籠,給家裡也添添喜氣。』
王學軍介紹,剛開始那幾年一直在牡丹江打工,2015年與朋友合開了一家房屋中介公司,生意還不錯。現在變化太大了,原來我家住在二克淺鎮城北村,那老房子冬天可冷了。2015年在牡丹江買了一個70平方米的樓房,去年又在訥河育纔小區買了一個90平方米樓房,把父母都接到市裡住了,讓他們二老享享清福。』說著話,王學軍喜笑顏開。
2018年有什麼願望,記者問王學軍。『我今年早回來幾天,就是想看看在訥河這裡開個房產中介公司,50多歲了也不想離家太遠,想著能在父母身邊盡盡孝。再說了,現在訥河建設的越來越好了,回家鄉發展的信心也足了。』王學軍高興地說。
采訪中,還有許多像王學軍一樣感受的返鄉過節農民工。懷揣著一個夢想,憑著一雙勤勞的雙手,眾多農民工在豐富自己人生的同時,看到了家鄉的日新月異和祖國翻天覆地的變化。欣喜之餘,他們更期待回鄉創業發展,用自己的雙手,掙出豐衣足食的好日子,用辛勤的汗水,種出幸福美滿的好生活,讓故鄉成為實現夢想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