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齊齊哈爾
搜 索
鶴城人傳統節日中的創新韻味
2018-02-22 10:55:03 來源:東北網-齊齊哈爾日報  作者:於童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東北網2月22日訊 曾經,翹首企盼過年。那時的物質生活遠不如現在,剛進入臘月,年味就撲面而來,從殺過年豬開始,灌血腸、祭灶神、掃房土、殺年雞、貼對聯……每件事都直指過年!

  隨著經濟的發展,科技的進步,許多人在抱怨年味淡了!祝福在朋友圈裡,紅包用微信轉賬,年夜飯在飯店吃,午夜餃子都變成了速食,放鞭炮更是一年比一年少……年味就這樣變成了我們普通生活的一部分。但是,豐富的物質生活並沒有取代人們對精神世界的追求,我們開始重視傳統文化,呼喚傳統文化的回歸,重新從傳統文化中尋找基石,尋找連接心靈的支點和紐帶,以自信的姿態面對世界。

  春節,無疑是中國傳統文化中最為濃墨重彩的一筆。而今的春節應該怎麼過?市民用實際行動給了我們豐富多彩的答案。

  春節習俗

  傳統文化讓我們引以為傲

  每年到了春節過年,年輕人總是開始享受假期、睡懶覺、吐槽春晚和享受爸爸媽媽准備的年飯,而父母卻在忙裡忙外的准備,遵循和執行一些過年的習俗。有的孩子也許會去幫忙,但是並不了解父母為什麼要這麼做。為了讓更多的孩子了解中國傳統習俗,許多幼兒教育機構在春節前就舉辦了各式各樣的親子活動,編制中國結,手工做燈籠,商場舞龍獅,把活動和傳統文化的宣傳生動地結合在一起。

  貼對聯是春節最重要的活動之一,與商場銷售的千篇一律的吉祥話相比,自己動手寫一幅則顯得更加有意義。在我市某機關工作的劉先生,今年過年就寫了十來副對聯,不僅自己家貼著漂亮,還送給親戚朋友當禮物。與劉先生不謀而合的還有剛剛開始學習書法的劉澤小朋友,他把自己寫的一張張福字挨家挨戶送給鄰居和好友,為他們送去了新春的祝福。

  為使市民在春節期間的生活更加豐富,我市在博物館、大型商超等地舉辦了各種展覽和表演,在進一步普及傳統文化的同時,讓市民有處可去、有事可做。

  煙花過後

  舉手之勞讓我們心懷感激

  齊齊哈爾並沒有像許多大城市那樣禁放煙花爆竹,但是不難發現,近些年燃放煙花的人越來越少了。甚至是年夜飯的鞭炮也因為許多家庭選在了在飯店吃而被省略,但是依然有一部分有小朋友的家庭,會在這樣的夜晚為孩子帶來一些與以往不一樣的快樂。

  除夕夜,記者在小區內碰到一對正在放煙花的父子,小小的煙花映襯著孩子無比高興的臉,父親一邊帶著孩子玩兒,一邊給孩子講繪本裡年的故事。一小箱鞭炮放完之後,父親帶著孩子把燃放過後的鞭炮和碎屑清掃乾淨放回紙盒箱並搬到垃圾箱處,孩子心滿意足地牽著父親的手離開,前後過程不足半個小時。

  看似舉手之勞,但是卻有許多人做不到,甚至想不到。每年春節過後,環衛工人的工作量都會驟加。而那些順著陽臺就放鞭炮的和那些放完鞭炮轉身走掉的市民,如果能夠自己清理垃圾並妥善處理好,對物業、對環衛工人,對整個城市管理工作,都將是極大的改善和幫助。

  現代手段

  遠隔千裡讓我們歡聚一堂

  新時代的春節文化,是一種創新文化。最近幾年,隨著信息傳播技術的發展,可視電話、直播拜年成為人們新的聯系溝通方式,人們互致問候,增強感情交流,成為全球化時代的新景觀。雖然電子紅包沒有直接派發的喜慶,雖然可視電話沒有上門拜年那麼親切,但是也極大程度彌補了許多親人朋友因時空距離無法相聚的遺憾。

  如今網絡相聚不僅是年輕人喜愛,老年人在掌握了其中的技術後也頗為熱衷。大年初五,在李秀芝阿姨的組織下,一場老工友網絡聯歡會紅紅火火地在微信群裡展開了。詩朗誦、唱歌、跳舞,大家通過視頻和語音各顯其能,讓這些天南海北難得聚到一起的老朋友熱熱鬧鬧地『聚在』一起過足了癮。

  與這些老工友差不多的是褚小姐的家人,由於種種原因,褚小姐一家人過年分別在好幾個城市,聚不到一起並沒有減少他們歡樂的程度。晚上打開直播軟件,每個人出來唱一首歌,不僅送禮物還有紅包收,熱鬧程度不亞於歌手大賽。

  與過去的喝酒、唱K、打麻將的老娛樂項目相比,如今過年的樂子事兒更多了,文化韻味也更加濃了。在許多書店、咖啡店,記者看到無論是年過花甲的老人、步履匆匆的中青年人,還是稚氣未脫的中小學生,都在這裡,卸下一年的疲憊,或站或坐,就著一本好書、一杯茶、一曲悠揚的音樂,享受難得的愜意時光。電影院的各種排片也吸引了各年齡段的人去欣賞、去放松,無論是父子情深的《熊出沒》,還是激情燃爆的《紅海行動》,傳統文化和愛國情懷無處不在。

責任編輯:張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