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深化改革,要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優化營商環境,要在法治化上下功夫。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法治化環境最能聚人聚財、最有利於發展。今年我省整頓作風優化營商環境,必須聚焦法治化建設,著力解決有法不依、執法不嚴、徇私枉法等問題,切實打造全面振興好環境。
市場和法治被稱為現代文明的兩大基石。法治是市場經濟的內在要求,法治化環境下,社會運行成本低,市場運行、社會生活有規可循,社會行為的可預期性強。事實說明,法治化進程最快最好的區域,就會產生人纔、資金乃至市場、產業的集聚效應,大大有利於該區域的經濟、社會、文化等各方面的發展。所以對於我省來說,惟有致力於打造法治化環境,纔能構建築巢引鳳、聚人聚財的條件,纔能推動市場經濟健康發展。
嚴格依法行政直接體現作風形象,也是對一個地方發展環境的重要檢驗。要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崇尚法治厲行法治。我省一些乾部依法辦事能力還不強,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管理經濟社會事務的水平還不高。有的習慣以行政手段和行政命令代替依法行政;有的濫用職權、不依法決策,導致乾部群眾意見很大;有的依法把關不嚴、失職瀆職;有的目無法紀,設租尋租、搞暗箱操作。這些問題表明推進依法行政仍然任重道遠,各級各部門要嚴格依照憲法和法律規定行使權力、履行職責,把合不合法、合不合規作為想問題、辦事情、作決策的前置條件,明確履職責任和權力邊界,做到法無授權不可為、法定職責必須為。
秉公執法是法治化建設的關鍵環節,執法不公是人民群眾最不滿意的問題之一。要做到秉公執法,增強抵制乾擾的定力。當前經濟社會領域出現的很多問題,往往同執法不公正、不文明、不嚴格、不規范有很大關系。有的特權思想和衙門作風嚴重,執法簡單粗暴;有的濫用執法權、越權執法;有的吃拿卡要、謀取非法利益;有的執法不嚴,甚至內外勾結;有的徇私舞弊、貪贓枉法,利用公權力謀取私利。執法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損害黨和政府形象,危害群眾切身利益,對營商環境的破壞力、殺傷力很大,必須嚴格規范、堅決糾正。要把直接服務基層、發生在群眾身邊的執法方面問題作為重點,嚴肅查處一批違法違規的人和事,著力解決隨意執法、選擇執法、粗放執法等問題。
司法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後防線,讓每一個司法案件充分體現公平正義,各類市場主體纔會放心安心,人民群眾纔會有安全感、獲得感。要提昇司法公信力,樹立懲惡揚善、執法如山的浩然正氣。司法公信力不高問題在我省也不同程度存在。有的審判機關有案不立、拖案不查,不玩『實體』玩『程序』,在延期和審限上做文章,導致案件在一審、二審、重審、再審中反復『翻燒餅』;有的判決執行不到位,『執行難』問題仍然突出;有的枉法裁判,辦人情案、關系案、金錢案;有的能力不強,辦案質量和效率不高,群眾意見很大。法治不僅要求完備的法律體系,更要求公平正義得到維護和體現。老百姓講『一碗水端平』,每一次求告無門、每一次冤假錯案,損害的不僅是他們的合法權益,更是法律的尊嚴和權威。
法盛則政興。法治化環境是社會穩定的『壓艙石』、改革發展的『護航艦』。要沿著法制軌道,發揮制度效力,營造法治化環境,實現社會發展、經濟運行有條不紊、健康有序,為我省『聚人聚財』提供強有力的支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