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綏化
搜 索
八裡城傳說四站?戲 肇東文化產業釋放活躍『磁場效應』
2018-03-02 09:47:00 來源:東北網-綏化日報  作者:霍永祥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東北網3月2日訊 近年來,肇東市按照文化產業抓發展、文化遺產抓保護、文化市場抓管理、公共文化抓服務的『基因』,不斷推進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融合發展。如今,肇東八裡城傳說、四站?戲、火燒雲餅、楊樹皮浮雕畫、根雕、面雕等地方特色文化『金礦』被錄入綏化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去年以來,肇東市瞄准毗鄰哈爾濱區位優勢,做大做強文化旅游產業。在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提昇文化旅游產業高端引領、創新驅動、綠色低碳的發展模式。圍繞68公裡松花江沿岸旅游資源,做活『水』文章,以千鶴島、大明水、八裡湖等濕地湖泊為依托,打造生態觀光旅游;以月亮島為依托,打造沙雕世界、戲沙樂園;以螞蟻河為依托,打造親水樂水、休閑旅游,既盤活了沿江文化旅游資源,又實現了沿江景區綠化美化,又營造出『稻谷飄香,波光粼粼、花紅柳綠』的田園畫境。以厚重的千年歷史為主線,串起肇東百裡松花江沿岸文明,通過開發千鶴島、八裡湖、大似海等十大湖泊,開展冬捕文化活動,建設沿江十大專業文化旅游村屯,讓百裡松花江在肇東煥發新活力,促進文化旅游產業蓬勃發展,吸引哈爾濱、北京等省市,以及俄羅斯等國家的游客前來旅游。

  依托深厚的文化底蘊,深入推進區域、生態、歷史、文化等得天獨厚的優勢資源,精准迸發技術、管理、資本的活力。位於肇東市四站鎮的金代八裡城文化遺址是省內保存最完好的一座古城遺址,2001年6月被國務院批准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已出土文物218件。該遺址通過發揮『文化+旅游』魅力,打造美麗鄉村、特色小鎮,吸引越來越多的群眾來參觀旅游,推動文化產業蓬勃發展,既讓珍貴的文化留下來、活起來,又讓群眾捧上文化產業富民的『金飯碗』。目前,肇東境內有文物遺址86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處,省級文保單位8處,市級9處,縣級29處。『這個建築物已經100多年了,用的材料不是水泥而是白灰砂漿,所以強度低,平移起來技術難度大,大概一個小時移動一米』。2012年10月23日,中東鐵路肇東站站捨遷移,這是中國東北地區第一項以整體遷移的方式開展的文物保護工作,被作為20世紀重要的線性文化遺產加以保護。它見證著沙俄殖民、中蘇共管、日本侵華、人民鐵路等百年歷史風雲,成為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

  站在自家房前的老兩口穿著對襟大棉襖,滿臉笑容的身後掛著一串紅辣椒;嘴裡叼著旱煙袋散步的老漢,身邊還跟著一條翹著尾巴的小狗……這些充滿東北濃郁風土人情的場景,都是肇東市郭保重用普通的楊樹皮創作出來的楊樹皮畫。59歲的郭保重從小在農家院長大,對東北鄉村有著深厚感情,取景大多是黑龍江農村題材,故取名『老東北』。他創作的楊樹皮畫完全手工雕刻,對楊樹皮本身簡單的紋理進行處理,使其具備藝術形態。作品完成後還要對其進行防蟲防腐處理。其作品不僅被法國、日本等多個國家和地區愛好者購買和收藏,而且在各種展覽會和大獎賽中多次獲獎。據了解,郭保重的楊樹皮畫以東北楊樹皮為原料,經過選材、消毒、蒸煮、刻制、粘貼等10多道工序。以山水、人物、動物、花鳥、書法等為表現對象,以其粗獷豪放、場景逼真、表情豐富、朴實生動、藝術感染力強等特點受到廣大愛好者的歡迎和好評。

責任編輯:楊禹

【專題】第十四屆深圳文博會黑龍江文化產業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