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3月2日訊 2月16日農歷大年初一,慶安縣致富鄉新富村福成屯的唐文福家就迎來了一位意外的客人,『過年好!老唐大哥,看我帶了啥來給你拜年?』快言快語的該村生豬養殖合作社理事長劉淑波邊進門邊從包裡掏出一紙文書,『這是邀請你加入咱們生豬養殖合作社的合同,你看看內容……』『看啥看,看了也白看,我倒是做夢都想入,哪有錢兒啊?』本就家庭貧困,因為愛人一場大病更是雪上加霜的唐文福攥著合同嘆氣說到。『你不用說了老唐大哥,我知道你的情況,我今天來就是告訴你不用你拿一分錢,你入社的費用我都包了,只要你好好乾就行。』聽了劉淑波的話,唐福文上前拉起劉淑波的手,紅了眼眶。
『我就是要帶動更多的貧困戶參與到合作社中來,讓他們早日脫貧致富。』劉淑波告訴記者,她從2011年開始養豬,靠著與龍頭企業合作,無論生豬市場價格如何波動,她的收入一直很穩定。她的成功銷售模式,為中小養殖場抵御市場風險提供了可供參考的樣本。
劉淑波是土生土長的農村人,26歲離鄉創業,開過飯店、塑鋼廠,生意做得紅紅火火時,她卻決定回鄉辦養殖場。常言說,家財萬貫,帶毛的不算。尤其是養豬,幾乎每三年一周期的價格波動,讓養殖戶很難有穩定的收益。很多人勸她慎重行事,她卻堅信,只要不蠻乾,踩著別人踏出來的路走,就能成功。
2011年,劉淑波成立生豬養殖合作社時,因為村裡養豬戶都抱著觀望的心態,社裡僅有她一家。劉淑波沒有氣餒,而是暗下決心:讓事實說話!幾經考察、學習,哈爾濱一家養殖場智能化、生態化養豬模式,讓劉淑波眼前一亮。隨後,她與哈爾濱某飼料有限公司簽訂合同,按照該公司生態化標准養豬,公司提供飼料和全程技術指導並負責回收生豬,劉淑波則保證每年至少出欄2000頭成豬。
2012年初,豬捨建成,劉淑波一次性從美國引進5000頭美系紅毛豬,成為國內第二個養殖該品種的人。經過8個多月精心飼養,這一批豬全部長到了公司收購標准260斤以上,被全部回購,劉淑波每頭豬淨賺300元。
看到劉淑波賺了錢,村裡的其他養豬戶也動了心思,紛紛找到劉淑波要加入合作社。劉淑波經過比對、考察後以每股5萬元吸收5戶養豬戶入社。她以低於市場價向養殖戶供應仔豬,同時高於收購價0.1元回收生豬,合作社的養殖規模擴大到了10000多頭。
2014年,生豬市場價格開始波動,當很多小養豬戶開始降低存欄規避風險時,劉淑波卻依然享有每斤8.6元的合同收購價,未受絲毫影響。『2014年原合同到期,我又續簽了5年的合同,收購價仍是每斤8.6元。也有說要是收購價漲了我不就虧了嗎?其實不虧,只是少賺而已。無論市場什麼價格,只要斤數夠,我每頭豬都保賺300元。』劉淑波笑著告訴記者,小養殖場唯有靠上龍頭企業,纔有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
對於未來,劉淑波信心滿滿:『省裡要啟動實施千萬頭生豬養殖基地項目,並且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釋放畜牧業潛能,延伸畜牧業產業鏈。這對我們養殖戶來說是最大的利好消息,我希望也能搭上這趟政策「快車」,在生豬養殖產業上有所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