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3月6日訊(記者 王亮)記者從5日召開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糧食豐產增效科技創新』項目2017年總結與2018年實施動員大會上獲悉,2017年開展適宜機械化的優良品種鑒選與配套栽培、節本環保病蟲防控等關鍵技術研究,鑒選出19個玉米品種和10個水稻品種。

據了解,黑龍江省作為國家重要商品糧基地和保障糧食安全的糧食生產大省,當前糧食生產面臨著資源環境壓力增加、肥水利用效率較低、耕地受損嚴重、生產成本高等諸多問題。項目通過開展適應機械化的優良品種鑒選與配套栽培、土壤養分活化與耕作、肥料高效利用、節本環保病蟲防控、機械化栽培穩產增效栽培等關鍵技術研究,重點集成玉米水稻產區經濟、高效、環保、綠色的施肥技術體系及環保防控體系,構建東北北部春玉米、粳稻水熱優化配置豐產增效關鍵技術模式,實現玉米水稻生產節本增效、可持續發展和玉米水稻品質提昇的目標。
項目通過篩選鑒定適合機械化栽培的玉米、水稻品種,並研究其配套栽培技術,實現良種良法配套;通過對肥料替代技術、肥料增效技術、養分釋放與作物吸收同步效應及新型高效肥料研制與應用等的研究,實現肥料高效利用;通過優化帶狀深松、秸稈炭化和資源化還田、水肥耕一體化等土壤耕作培肥技術,實現土壤用養結合;通過研究應用抗病品種、生物防治、生態防治及化學防治等關鍵技術,使玉米水稻病蟲草害綜合防治水平得到較大提昇;通過栽培模式、輪作制度、標准化栽培等技術優化,實現節本增效和可持續發展的目標;通過調節冠層結構、群體防倒、膜下滴灌等技術研究,最大程度滿足玉米、水稻生長發育所需要的條件,充分挖掘玉米、水稻產量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