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北京3月7日訊(記者 孫曉銳 莊園 編輯 王艷)『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階段,國有企業在履行好政治責任、社會責任的同時,應在機制、管理、人員等要素方面與其他所有制企業差別越來越小,真正實現與市場無縫接軌。其中,最核心、最關鍵的就是人員實現市場化能進能出。』全國政協委員劉明忠認為,目前,國有企業總體上已經同市場經濟相融合,但仍然存在『兩大頑疾』。

全國政協委員劉明忠。
劉明忠認為,當前國有企業『鐵飯碗』雖已打破,但發展活力尚未完全激發。國有企業『大鍋飯』雖已取消,但發展動力尚未全部激活。造成這兩方面問題的原因,歸根結底在於國有企業市場化經營機制還不完善,企業及員工的思想觀念、市場意識、危機感、緊迫感等還不強。目前,國有企業如何實現人員市場化進出,尚缺少法律規定或授權,還存在一定障礙。
劉明忠建議,在國有企業中全面推行『兩個合同』,即在全員簽訂勞動合同基礎上,再簽訂崗位合同,以勞動合同解決身份問題,以崗位合同解決能力和業績問題,將『兩個合同』的做法,予以法律化並全面推廣,從而徹底解決國有企業人員活力和動力不足的問題,推進國有企業邁向高質量發展階段。
劉明忠表示,一方面,以勞動合同解決身份問題。堅持市場化選人用人,把好人員入口關,按照國有企業選人用人標准招聘相應人員,人員一旦入圍,即按照法律要求與之簽訂正式勞動合同,明確雙方的權責和義務,解決員工的身份問題。同時,嚴格執行《勞動合同法》,既保障員工合法權益,又發揮勞動合同的契約作用。
另一方面,以崗位合同解決能力和業績問題。通過崗位合同明確不同崗位工作職責、任務指標等崗位達標要求,解決國企乾部職工工作質量、效率問題,培養和增強專業能力、專業精神,進而提高國有企業發展質量和效益。對於國有企業各級領導乾部,按照『市場化選聘、契約化管理』方式,堅持『一崗一契約、一年一考核』原則。解除崗位聘用合同後,一律『退長還員』,只保留相應系列職稱崗位和《勞動合同》的普通員工身份;對於普通員工(包括解聘後的原領導乾部),按照崗位工作內容、標准等進行嚴格考核,對於不能滿足崗位業績、能力等需要的,解除崗位合同,期間按照所在地最低工資標准支付薪酬。根除『生是企業人、死是企業鬼』的陳舊思想,使那些不會乾事、不想乾事、混日子的員工真正通過市場化的形式退出,從而根本解決國有企業人員活力和動力不足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