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龍江日報3月12日訊 『過去五年,我國生態文明建設按下「快進鍵」,取得了歷史性成就。百姓從「盼溫飽」到「盼環保」,從「求生存」到「求生態」,人民群眾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渴望藍天白雲、青山綠水的好生態。』在全國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上,傅剛作為一名在自然保護區工作的我省全國政協委員,對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有著更加深刻的感受。
傅剛說,我省饒河縣域內有全國唯一的東北黑蜂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保護區總面積和整個饒河縣域面積基本重疊,面對人與自然如何和諧共生這道必答題,饒河縣堅持算長遠賬,嚴格實行封山育林、退耕還林。從短期來看,地方經濟和百姓利益都做出了一定犧牲,但從長遠來看,保護生態就是保護生產力。他說:『我有一個很深的感受,脫離生態抓發展無疑是「竭澤而漁」,而離開發展抓生態則是「緣木求魚」。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實際上就是在生態和發展之間找到最大公約數,轉變發展方式、實現更高質量的發展。』
傅剛建議,相關部門加大生態補償力度,鼓勵百姓支持並參與到生態保護工作中來。同時對《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保護區條例》進行修訂和補充。目前的《條例》規定核心區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進入從事開礦、采石、挖沙等經營活動,為此饒河縣目前在保護區內全面取消了采礦探礦權;但東北黑蜂是最小的『家養動物』,它的保護、繁衍、發展必須在人為參與下纔能進行。這是全國蜂業專家的共識,也是東北黑蜂發展的客觀要求。在生態和發展之間找到最大公約數,在不破壞和影響所保護的物種生存的前提下,應從客觀實際出發,允許開展能促進當地經濟社會發展、保障人民群眾生產生活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