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順應歷史 適應時代 凝聚黨心民心 我省廣大乾部群眾熱議憲法修正案通過
2018-03-13 07:14:00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黑龍江日報3月13日訊 3月11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高票表決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

  這一表決結果充分說明,憲法修正案順應了黨和人民事業發展要求,體現了黨的主張和人民意志的高度統一,反映了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願望和心聲。我省廣大乾部群眾一致認為,經此修改,我國憲法更好地體現了人民的意志,更好地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勢,更好地適應了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要求,具有堅實基礎、顯著優勢、強大生命力,對於我們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具有重大意義。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載入國家根本法,反映了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心願,實現了國家指導思想與時俱進

  省人大法制委員會主任委員、省人大常委會法工委主任時鵬遠

  這次憲法修正案是嚴格按照法定程序進行的,把黨的十九大確定的重大理論觀點和重大方針政策,特別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載入國家根本法,反映了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心願,實現了國家指導思想的與時俱進,體現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新成就、新經驗、新要求,在總體保持憲法的連續性、穩定性、權威性的基礎上推動憲法與時俱進,完善發展。

  此次憲法修正案獲得高票通過,順應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歷史特點,意義重大、影響深遠,相信憲法修改後必將更好發揮規范、引領、推動、保障作用,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更加有力的憲法保障。省人大常委會作為地方立法機關堅決擁護、積極踐行,組織好工作人員認真學習憲法修正案的主要目的、內容及重大意義,在加強和推動憲法實施、維護憲法權威、弘揚憲法精神等方面發揮好自己的作用。

  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更名為憲法和法律委員會,貫徹體現了黨的十九大關於加強憲法實施和監督工作的精神和要求,既有利於進一步推進合憲性審查,維護憲法權威,也有利於完善全國人大專門委員會的設置,加強人大自身建設。

  省社會科學院黨委副書記戰繼發

  憲法修正案明確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國家政治和社會生活中的指導地位,意義重大,影響深遠。一方面,把黨的指導思想轉化為國家指導思想,是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迫切需要,也是我國憲法完善發展的內在要求;另一方面,把黨的十九大重大理論成果以國家根本法的形式確認下來,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了有力憲法保障。

  我國憲法必須隨著黨領導人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的發展而不斷完善發展。這次憲法的修改,是我們黨領導立法、保證執法、帶頭守法的生動實踐,是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的生動體現,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這反映了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心願,非常必要,我們作為社科理論工作者完全贊成、堅決擁護。

  森工大海林重點國有林管理局黨委書記張曉華表示,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載入國家根本法,把黨和人民在實踐中取得的重大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制度創新成果上昇為憲法規定,是我國憲法完善發展的內在要求,意義重大而深遠。作為林業企業黨委書記,不僅自己率先要學好憲法、自覺踐行,還要以這次憲法修改為契機,在工作中加強憲法宣傳教育,牢固樹立法治觀念,在深化國有林區改革,強化生態保護和資源培育,優化產業布局,加快轉型發展,增進民生福祉中堅持依法治企、依法行政,特別是要自覺用法律的武器加強對旅游市場的監管,傾力打造中國雪鄉的公信力和美譽度。

  柴河重點國有林管理局黨委書記齊和生說,這次憲法修改,體現了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新成就新經驗新要求,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背景下,我國法治建設取得的重大成果。我們要在林區迅速掀起學習宣傳憲法的熱潮,強化普法陣地建設,通過法律講堂、以案說法等群眾樂於接受的方式,提高憲法的知曉率、普及率,以實際行動維護憲法權威,捍衛憲法尊嚴,保證憲法實施。

  綏芬河憲法修正案通過後,引起了綏芬河乾部群眾的廣泛關注,大家表示,這是時代大勢所趨、事業發展所需、黨心民心所向。綏芬河市司法局副局長賈衛東認為,憲法修改是與時俱進的必然要求,是推進全面依法治國、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大舉措。此次憲法修改,符合憲法發展的客觀規律和內在要求,推動了依法治國的進步。在下一步的工作中要認真學習領會,宣傳貫徹新修訂的憲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積極弘揚法治精神,紮實推動法治實踐,堅持把依法辦事貫穿於本職工作全過程,為推進法治綏芬河建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綏芬河市法律援助中心工作者林萬山認為,憲法修正案明確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國家政治和社會生活中的指導地位,體現了人民的意志,是全國人民心之所向。

  省政協社會和法制委員會主任唐鐵威

  憲法是國家的根本法,是治國安邦的總章程。此次憲法修正案,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載入憲法,並且進一步明確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將長期存在和發展,充分反映了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意願,體現了黨的主張和人民意志的高度統一,對於鞏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偉大勝利,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堅決擁護黨和人民意願,堅定維護憲法尊嚴和權威,同時,作為從事統一戰線工作的黨員,一定要認真學習,把憲法貫穿人民政協履行職能的全過程,自覺做到依照憲法履行職能、開展工作;要充分發揮政協組織聯系廣泛的優勢,通過省政協正在開展的法治扶貧調研、法律諮詢服務和各種講座等方式把憲法宣傳好、貫徹好,使憲法深入人心、人人遵守。

  憲法修正案順應了黨和人民事業發展要求,體現了黨的主張和人民意志的高度統一

  省委黨校教授陳宏

  憲法是國家的根本法,是治國安邦的總章程,憲法只有與時俱進,纔能符合時代發展和實踐需要。從1954年我國第一部憲法誕生至今,我國憲法一直處在探索實踐和不斷完善過程中。1982年憲法公布施行後,分別進行了5次修改。實踐證明,我國憲法是同黨團結帶領人民進行的實踐探索緊密聯系在一起的,既保持憲法連續性、穩定性、權威性,又推動憲法與時俱進、完善發展,是我國憲法發展的必由之路。憲法必須隨著黨領導人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的發展而不斷完善發展,這是我國憲法發展的一個顯著特點,也是一條基本規律。11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表決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一個大背景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這一新的歷史方位,根據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形勢、新發展、新實踐對憲法做出適當修改,符合憲法發展規律,充分實現了黨的主張和人民意志的高度統一,是完善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落實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的根本措施。

  省委黨校教授趙守東

  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表決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是我國政治經濟社會生活中的大事。修改憲法是黨中央從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全局和戰略高度作出的重大決策,是推進全面依法治國、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大舉措。憲法的修改呈現規律性,其由社會物質生活條件決定,反映國家一個階段經濟社會發展的實踐。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毫不動搖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動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黨的十九大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對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作出重大戰略部署,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政治論斷,確定了新的奮斗目標。嚴格按照法定程序修改憲法,確保黨的主張通過法定程序成為國家意志。所以說,此次憲法修改對於確保黨和國家事業始終沿著正確方向前進意義重大。

  省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副主任任廣章

  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表決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體現了黨的主張與人民意願的高度契合,充分表明了全國人民對憲法修正案內容的堅決支持。本次憲法修改對國家治理思想、原則、制度做出進一步完善,包括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完善國家主席任期任職制度、深化國家監察體制改革等內容。這是時代進步、國家發展、民族復興相關探索凝結而成的重要成果,把這些改革開放的成功經驗載入國家根本法是非常必要、非常及時的。憲法的生命在於實施,憲法的權威也在於實施,我們要在今後的工作中全面貫徹實施憲法,切實維護憲法權威。

  憲法修正案增加了『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充分體現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根本性、全面性、時代性

  民革省委駐會副主委薛坤

  作為民主黨派成員,我完全擁護《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堅決維護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中共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要始終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中共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將『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特征』寫入憲法,進一步彰顯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堅定了各民主黨派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和堅持『新型政黨制度』的信心。民革省委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繼承與中國共產黨和衷共濟、通力合作的優良傳統,積極投身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積極參與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助推全面深化改革,自覺捍衛憲法尊嚴,發揮民革優勢特色,促進祖國和平統一。要在中共省委的領導下,切實履行參政議政、民主監督、參加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政治協商基本職能,為建設現代化新龍江貢獻力量。

[1]  [2]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彭佳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