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3月13日訊 剛剛過去的2017年,饒河縣學習新思想,貫徹新理念,真抓實乾,推動縣域經濟社會實現了持續健康的發展。在保護好生態的前提下,全力抓好重點產業項目建設,全縣綠色食品加工、旅游、外經貿產業加快發展,饒河縣先後被評為『最美中國生態自然和民俗民族旅游城市』『中國椴樹蜜之鄉』,獲全省重點生態功能區考核評分第一名。
現代農業加快發展
種植結構不斷優化,新增富硒大米、高油大豆等優質作物32萬畝,調減玉米35萬畝。新建『互聯網+』高標准示范樣板基地3個,對俄果蔬產業化基地項目已投入運營,名特優魚養殖面積達5800畝,林下產品種植面積達1.5萬畝。該縣順利通過國家重大疫病防控工作檢查。投入6000多萬元,完成土地整治6.3萬畝。農業『三減』面積達13.7萬畝,獲得認證的綠色有機農產品達47個,中順農業、勝利米業和益民谷物合作社生產銷售的產品已納入省農產品質量追溯平臺。2017年,預計農業總產值實現30億元,同比增長1.2%。
工業經濟穩中有進
目前,饒河工業示范基地已享受省級開發區政策,新入駐企業3家。加強與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黑龍江大學、東北農業大學等19所高校院所的緊密合作,達成合作意向16項,引進先進實用技術15項。加強銀企合作,為中小企業發放助保金貸款630萬元。組建了東北黑蜂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饒河縣被命名為『中國椴樹蜜之鄉』。中順農業晉昇為省級產業化龍頭企業,勝利米業晉昇為規模企業,盤活企業1家。2017年,預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實現4680萬元,非公經濟增加值實現8.1億元。
第三產業活力煥發
積極擴大對外交往,雙邊經貿、文體等多領域合作全面加強。饒河口岸貨物查驗處理區項目已完成規劃設計,便利化通關措施有效落實。中俄互市貿易區貿易額實現850萬美元。境外農業種植、森林采伐等合作項目穩步推進,年內可回運糧食6000噸,可進口木材56萬立方米。2017年1~10月份,口岸過客2.5萬人次,同比持平;口岸過貨9557噸,同比增長8.4%。2017年1~11月份,外貿進出口總值實現9095萬美元,同比增長9.8%。建設完成四排赫哲族風情園二期、游船碼頭項目和3處游客服務中心,黑金部落影視基地項目已竣工,烏蘇裡江國家濕地公園二期、四排房車旅館項目進展順利,完善了主要景區旅游標識系統和旅游扶貧重點村基礎設施,3處景區實現wifi覆蓋。2017年,預計旅游總收入實現5.8億元,同比增長30%;出境游人數同比增長53%。饒河縣被新華網評為『最美中國生態自然和民俗民族旅游城市』,小南河村民俗攝影旅游基地和嶺南朝鮮族民俗文化村被評定為省級鄉村旅游示范點。成立了電商創業產業園,『大美饒河』地方電商平臺已投入運營,建設完成9個鄉鎮電商服務站、50個村級服務站點,農特產品線上交易額同比增長80%。錦隆萬噸冷庫保鮮庫即將投入使用。金瑞期貨饒河營業部掛牌成立,『期貨+保險』參保農作物面積達3.6萬畝。2017年1~11月份,金融機構貸款餘額25億元,同比增長21%。
項目建設紮實推進
開復工500萬元以上產業項目16個,泰昌糧食倉儲、百匯商貿綜合體、安泰汽車城、養老服務中心護理樓、欣成休閑健身等項目已竣工。國道饒河至蓋州公路饒河口岸至大岱林場段改擴建項目完成總工程量的75%,機場項目正在推進地面選址等前期工作。區域招商引資到位資金實現16.3億元,同比增長10%。爭取政策性資金15.2億元,同比增長13.5%。縣屬、農墾、森工在產業發展、生態保護等方面合作持續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