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北網3月14日訊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推進污染防治取得更大成效』『建設天藍、地綠、水清的美麗中國』,讓全國人大代表、飛鶴乳業董事長冷友斌印象深刻,今年他帶到全國兩會上的建議,就和生態環境保護、推動自然資源可持續發展有關。
近年來,我國畜牧業持續穩定發展,有力保障了民生供給,但污染問題也日益突出。冷友斌說,農畜牧業廢棄物未經處理直接排放到環境中,使『資源』成為『污染源』,正威脅著我們的環境質量和安全。
保護生態環境、進行生態文明建設,關系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對於乳品企業而言,優良的生態環境也是好產品的基礎。冷友斌認為,當前農畜牧業生態發展模式的難點,首先在於廢棄物處理成型技術及模式少,其次生態循環模式前期投入成本巨大,這都是令不少企業不願涉足廢棄物循環利用領域的主要原因之一。
『農畜牧業廢棄物是資源不是污染源,應從鼓勵企業實踐等方面入手。創新農畜牧業生態循環模式,是實現變廢為寶,將農畜牧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是根本途徑,也是乳業乃至農牧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經之路』。冷友斌建議,從實現種養一體的生態循環模式、推動養殖大縣實現畜禽養殖污染治理和廢棄物綜合利用區域統籌、制定環境友好型農業生產方式的獎補政策、擴大生態循環模式的應用實踐、盡快出臺相關政策措施、為條件具備的企業頒發生物天然氣特許經營權證及批准加氣站建設等六個方面,推動農畜牧業生態循環模式建設,解決農業秸稈、畜牧業糞污等難題,進而實現經濟效益和生態效應雙贏的可持續發展目標。
作為來自企業的全國人大代表,冷友斌對農畜牧業生態循環發展信心滿滿:『如果能夠推動農畜牧業實現生態循環發展,對於治理污染,改善環境衛生,促成相關產業與當地自然環境的良性互動,達成經濟效益和生態效應雙贏,「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文明建設目標將很快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