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稀罕事兒
搜 索
闖關東不光免車費還出借種子農具 省檔案館專家:哈爾濱曾是移民重點安置區
2018-03-27 07:55:42 來源:生活報  作者:王萌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生活報3月27日訊 我省完成史上最大規模歷史檔案修復工程,多為清末及民國時期內容……26日,生活報報道了此事。報道中還提到,當年的關內人士,來闖關東坐火車都是免費的。這些內容引起了讀者的好奇:為什麼乘火車免費?當年闖關東時,哈爾濱以及省內都是啥樣的?為滿足讀者的好奇心,記者采訪了省檔案館專家,為大家解惑。

  當時移民居住的帳篷。

  『山東難民鐵路免費』的電文。

  關外變遷

  由封禁到開禁放墾

  據省檔案館副館長付傑介紹,黑龍江地區在清初被視為龍興之地,清軍入關後,為防止漢民進入,實行封禁政策。這時的河北和山東等地,則是人口密集、政局動蕩、災害頻發,關內的移民鋌而走險到東北謀生就被稱為『闖關東』。『闖關東從字面上理解有兩個含義,一個是突破了政策的限制,再有一個就是克服嚴寒的挑戰,說明當時的移民要具備敢於闖入禁區的冒險精神。』

  鴉片戰爭之後,清政府統治面臨著內外挑戰,於是,封禁政策改為馳禁政策,就是馳禁放荒。後來,在1900年庚子事件後,清政府由於賠款數額巨大,財政上面臨著空前的壓力,於是馳禁政策再次松動,搖身一變為全部開禁放墾。

  這些內容在清末民初的檔案裡面都直接或間接地反映。

  鼓勵闖關東乘火車減免費用

  出借種子農具

  『民國時期,到關東或者說是到黑龍江來謀生就不是闖了,等於是政府安置。』付傑副館長說。

  『當時出臺了許多的催墾和搶墾的扶持鼓勵政策,加大了移民的力度。』付傑副館長介紹,比如乘坐火車半價或免費,在交通費上給予減免。除此之外,政府還可以出借種子和農具。

  1929年,《黑龍江省公署》檔案中的一份電報中記錄了減免交通費的事。電報為當時的黑龍江省政府主席萬福麟發出,內容為:『現山東慈悲社收集難民四百餘戶,計二千餘名……數日內即可出關,東省鐵路自省城至哈埠一段免費已否交涉妥協……』

  另一份檔案《黑龍江省駐哈委員填發入境難民旬報表》顯示,該部分移民被安置在呼蘭、綏化、海倫等地。

  當年哈爾濱周邊是移民重點安置區

  據付傑副館長介紹,當時的哈爾濱周邊地區是移民的重點安置區,說明哈爾濱周邊的荒地較多。

  付傑說,移民的過程,先要進行土地調查,根據荒地數量劃撥安置移民。移民承領荒地後,會在居住地形成自然村屯,人口增多後開始設治,由設治局而至縣署。這就是我省許多村屯的由來,也是同一個村村民的祖籍相同的原因。

  據介紹,民國時期,省內有些地方由於持續移民開發已經初具規模,像龍江、青岡、蘭西、訥河、克音、大賚、肇州、肇東、呼蘭、木蘭、湯原、大通、拜泉等13個地方重在清丈,即重新丈量土地,屬於比較成熟的墾荒區。

  新開闢的墾荒區有西布特哈、安達、烏魚、安古、通北、嫩江、景星鎮、甘井子、龍門、蘿北、呼瑪、璦琿等12處。

  這些內容在《龍江道尹公署》《黑龍江省公署》《清末招墾總局》的檔案中都有過記載。

責任編輯:王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