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3月28日訊 日前,經過層層選拔,來自全省各地的30名新型職業農民在省農委相關負責人的帶領下,赴上海開始為期6天的培訓交流。
據介紹,我省自2015年正式啟動實施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以來,這是首次組織新型職業農民走進經濟發達地區進行學習交流式培訓。
作為大都市,上海市在發展都市農業、休閑農業、智慧農業方面積累較多的成功經驗,並創新性地開發出農產品個性化定制商業模式,構建了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市場銷售網絡;其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起步早,發展快,培育體系健全,培訓手段多元。這對充滿市場開發熱情和現代經營理念的我省新型職業農民來說,具備極大的吸引力和合作空間。
據了解,此次培訓備受各級農業部門和廣大農民的關注。學員都是經各市農委推薦、省農委遴選,選拔出生產經營規模大、致富帶動能力強的新型職業農民作為培訓交流團成員。為期6天的異地培訓,內容涵蓋蔬菜全程機械化生產技術、『稻鱉蟹蝦共生』生態養殖技術、家庭型休閑采摘果園精細化管理、零售業電商銷售模式、農超和農貿對接銷售模式等17個方面。與此同時,省農委還和上海市有關方面合作,為學員組織開展『黑滬兩地新型職業農民農產品對接洽談會』,搭建合作共贏的平臺。我省培訓交流團成員將采取PPT演示、實物展示、面對面洽談等形式,與上海市農產品銷售企業對接,將大米、玉米、雜糧、雜豆、鮮食玉米、食用菌、樹莓、靈芝、蔬菜等12個類別的農產品及制品直接推向上海市場,構建起龍江特色、優質農產品進入上海市的快捷通道。
2017年初省政府印發了《黑龍江省人民政府關於加快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的意見》,將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由部門行為提昇為政府行為,並探索出『課堂教學與基地實訓』相配套,『教師主導與學員互動』相配合,『分段培訓與生產季節』相銜接,『經營管理與產業融合』相匹配的培訓模式,建立了教育培訓、規范管理、政策扶持『三位一體』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制度。經過持續努力,全省共計培訓各類新型職業農民45370人,認定了一支1.5萬人的新型職業農民隊伍,湧現出了一大批具備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發展理念和科學種養能力的新型職業農民,解決『誰來種地』『如何種好地』問題正呈現出可喜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