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3月30日訊(馬慶志 劉艷冬 記者 杜筱) 3月29日,在由中央文明辦、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主辦的全國道德模范與身邊好人中國好醫生、中國好護士(廣東)現場交流活動中,黑龍江省大興安嶺漠河縣北極鎮北紅村鄉村醫生李春花榮獲2018年3月份月度人物稱號。這是對這位已63歲仍堅持出診,做了45年鄉村醫生的李春花最好的褒獎。

她已經記不清給多少人看過病,但村裡所有的人,不管大人還是小孩,她都幫助過他們。出生的,她接他們來;生病的,她解他們的痛;過世的,她送他們走。有人問她,你的人生價值是什麼?她總是這樣回答:『人生的酸甜苦辣,世間的悲歡離合,讓我的經歷得以豐富,讓我更感受人生的真諦。』
北紅村是漠河縣最偏遠的小山村,僅有一條公路與外面連接,距縣城115公裡,離北極鎮也有125公裡,這對全村152戶的村民來說,一旦得了急病和大病,就意味著痛苦和危險。而李春花,就是這個村子裡唯一的一名醫生,一點也不誇張地說,她就是村民除疾祛病的依靠,生命健康的守護者,45年來,她累計出診、走訪2萬多次,行程達3萬多公裡,而這些年,她從來沒收過村民的一分錢出診費。
她說:『我這輩子過的的確是平平淡淡,除了一心一意給村民看病,我沒把精力用到掙錢上,也沒得過什麼實惠。也許,有人說我傻,也許有人會說我笨,但當我看到父老鄉親都健康地生活著,看到他們不再為疾痛所折磨,我的心裡真的是無比高興,我對這些年執著的追求,無私的奉獻,真的是無怨無悔。』

平凡生活,以真心換真情
人活在世上,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機會,關鍵是面對機會時,我們如何選擇,如何把握自己,而人生就是在這一個又一個的機會中,悄悄地向著不同的方向改變著。
1987年,北極鄉政府派李春花到省城去學習深造,目的是提高她的醫療技術水平,以便更好地為村民服務。結業時,她的一個同學就跟李春花商量,想讓她跟自己一起在縣裡開診所。那時改革開放剛開始,正是個體經營者大顯身手的時候,而且漠河縣城個體診所還很少,特別是婦科診所更少。雖然她也知道開個診所掙錢很容易,那樣可以改變她的人生,讓自己和家人很快過上富裕的生活。但她的『傻勁』上來了,做了人們看來確實很傻的一次選擇,她拒絕了同學的好意,理由就是鄉裡選中自己出來學習,為的就是讓自己更好的為人民服務,如果學成了,跑去乾個體,不說對不起良心,就算對村裡百姓,也沒法交代,更不要說對不起鄉裡領導的信任了!

於是她拒絕了同學的建議,回到村裡又當起了鄉村醫生,就是這一決定,讓她在這個崗位上一直做到了今天。她那些開個體診所的同學大多數都早已事業有成,而李春花還是一貧如洗,63歲了,每天還得奔波於出診的路上,傻不傻?是有點傻,但她說『我不後悔,因為活的很充實。鄉親們從「春花姐」叫到「春花姨」又叫到「春花奶奶」這些親昵的稱呼,足以讓我感到自己存在的價值。我用真心換來鄉親們的友情,得到了他們的認可。『
奢望越少的人,活的就越幸福,李春花,就是一個奢望很少的人,容易被感動,更容易被美好的事物所吸引,看不得別人受苦。

無私奉獻,展人生大愛
在北紅村,有一個老實巴交的村民,叫趙長勝,他兒子趙洪濤被一場大火燒傷,趙長勝沒錢給兒子醫治,索性把兒子托付給了李春花。為了挽救這個年輕人的生命,她堅持守了大半年,這期間趙長勝借遍了親戚朋友家,最後一分錢也沒有了。看到這個情況,李春花就跟他說,先別著急錢的事,咱總不能看著孩子遭罪,最重要的是先看病,錢我先出。從那以後,李春花拿出家裡的積蓄,給他精心治療。
那時,也有人問她,你出錢又出力,圖個啥?她也不知道,她只知道:命比啥都重要,大半年下來,趙洪濤的傷口竟然沒有發生一點感染,奇跡般地康復起來,孩子的命保住了,現在他早已經能跟父親乾重體力活了。對他的醫療費用,李春花也是一減再減,全身每次三個小時的大換藥,剛開始每次只收他10塊錢,後來就減免到5塊錢,整個治療連打針再換藥,不到三千塊錢,換最後一次藥的那天,趙長勝跟孩子一起流著眼淚看著李春花,一句話也說不出來。李春花說『我知道他們想說什麼,其實,什麼也別說,因為我們是父老鄉親!』
北紅村有一個叫趙海波的村民,十多年前患上了溶血性貧血,這種病沒有特效藥可以醫治,面對生活在疾病中的趙海波,李春花的內心感到很內疚和慚愧,盡管她已盡力了,盡管這也不是她的錯,但這卻是一個醫生發自內心的無奈。

她想,自己雖治不了他的病,但能幫助他們一點點啊!從2010年開始,她就從自己的工資中每月拿出50元給趙海波,希望這點幫助,能給他們解決一點實際困難,也緩解一下自己內心的歉疚。
愛,是要用一生來完成的,不論對事業的愛,親人的愛,還是對生命本身的愛,我們要做的不在多少,而是看我們是不是一直用心,奉獻給每個需要愛的人。
王元山原是北紅村裡的孤寡老人,半身不遂,一般家常事都無法料理,20年來李春花一直承擔著照顧老人的重擔,她把他當成自己的家人。燒柴沒有了,從家裡給他送:糧、油沒有了,從家裡給他拿。至於老人一天也離不開的打針吃藥,她更是常年免費,跑前跑後,端水送飯,那些年,老人拿她就當是自己的女兒一樣,有什麼心裡話都願意跟她說。她自己也知道,自己就是老人心靈的寄托。老人沒有生活來源,她就每月從自己微薄的工資中拿出10元錢,送到老人手裡。老人逢人便講:『我這個病秧子,要是沒有春花,我真不知道能不能活到今天。』
還有孤寡老人魏全慶的房屋年久失修,李春花看他那房子實在沒法住人,就將他接到自己家,像親人一樣伺候,一住就是四年。如今,兩位老人已經不在了。幾十年來,她先後照顧過四位孤寡、殘疾老人,三十多年來,無償為困難村民少收或不收醫療費用達5萬多元。

紮根鄉村,顯黨員風采
李春花說『我是農民的女兒,我的根紮在這這片泥土裡,我的一生都屬於他們,我願意盡一個女兒應盡的責任,做鄉親們健康的守護者。』
北紅村地處偏遠,交通不便,多年來,她出診從來都是隨叫隨到,有求必應。有一次,正趕上大年三十,村裡的一位孕婦難產。當時,李春花正在做年夜飯。聽到消息,二話沒說,扔下手裡的活,護送著孕婦趕到了縣醫院。等產婦做完了剖腹產手術,已是大年初一的下午了。看著他們母子平安,雖然自己沒能陪家人過一個團圓年,但她心裡還是比蜜都甜。
北紅村盡管離縣城偏遠,醫療條件落後,但自從李春花當上鄉村醫生這個職業以來,村裡從沒發生過一起醫療事故,她也榮幸地被村民稱為『健康的守護神』。
由於群眾的信任,組織上的關懷,這些年來,李春華連續多年擔任村兩委委員,多次被評為地、縣『三八』紅旗手,省、地優秀共產黨員,先後被授予『全國優秀鄉村醫生』、『全國最美鄉村醫生『全國衛生計生系統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她堅信,一分耕耘就能得到一分收獲,只要堅持做到了無私的奉獻,人生,就一定能走出一串串閃光的足跡。
『以天使之心懸壺濟世,以善良之本立身於世』。走近李春花,你感受到最多的是平凡、感動、正能量,她奉獻的是溫情、關愛、汗水、真情……收獲的是信任、尊重、贊譽……作為一名鄉村醫生,走在這條路上,她會覺得更充實,更富有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