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4月10日訊(記者 霍梟涵) 2001年7月,姜利成為大慶市肇源縣超等蒙古族鄉的一名鄉村小學教師,參加工作以來,她一直擔任小學班主任工作。17年的風風雨雨,堅定了她紮根鄉村教育的信念。

敬業奉獻 踐行自己終生從教諾言
在超等蒙古族鄉自由村小學任教期間,因交通不便,姜利每天要步行十幾裡路上下班。懷孕4個月仍然風雨無阻。2008年,姜利的女兒突患嚴重的急性肺炎,學校領導要給她調轉工作,但姜利考慮到當時剛剛接手一個新班,有很多工作等著要處理,她又一次在學生和女兒之間選擇了學生。面對女兒消瘦的面龐,姜利更多的是愧疚。
2012年春,姜利被確診為雙側乳腺瘤,醫生建議她馬上手術,她思前想後,開學在即,就推遲了自己治療的時間。直到2013年2月寒假期間,病情加重纔進行了手術。術後,她放棄病假,義無反顧地回到了學生身邊。
至真至善 把真愛流淌在學生心田
姜利總是以飽滿的熱情和慈母般的心態精心地培養著每一名學生,特別是那些貧困生,姜利老師都把他們視為關愛對象,不僅給他們知識,更給他們向上的精神力量。對於這些孩子,姜利總是慷慨解囊,有時給他們充飯卡,有時為他們購置學習用品和生活用品,鼓勵他們克服困難,安心學習,力爭不讓每一名學生掉隊。
那時由於交通不便,不少路途遙遠的學生在校住宿。對於生病的住宿學生,姜利總是走在家長前面,及時送孩子到醫院就診。經常為住宿學生梳頭、洗衣服,輪流把住宿生領回家吃飯、小住,讓他們感受家的溫暖。
姜利十分注重優生培養和學困生轉化,與家長建立了微信群,並定期家訪,就孩子在校生活、學習以及發展情況及時溝通,采取措施,共同教育好學生。

學無止境 不斷更新教育教學理念
作為一名鄉村教師,姜利渴望能走出去學習,為自己充電。近年來,北師大承辦的國培,上海主題培訓,吉林長春、哈爾濱的骨乾教師培訓,齊齊哈爾、肇東、大慶市的教育教學培訓班裡都留下了姜老師刻苦學習的身影,她不斷更新教育理念,改進教學策略,逐漸形成了個人教育風格。姜利常常因為研究一個教法,一個學法,一直到深夜。通過近幾年地深入研究,總結出了拼音教學『三步法五步走』、『163』語數教學模式、預習導學單,得到了各級領導的高度評價和認可。2013年,在全省開展的教師精英杯賽課中,她執教的《小珊迪》一課榮獲省級特等獎的殊榮;2015年,在全市名師巡講活動中,姜利老師執教的模式課《鴿血染紅的求救信》榮獲市級一等獎;2015、2016年,她還曾連續兩年在『一師一優課』評比選活動中,榮獲國家級優課。
姜利還非常注重學生的課外閱讀,由她班開展的《書香班級》課外閱讀和特色閱讀活動的帶動,超等蒙古族鄉學校《書香校園》創建活動已經全面鋪開。2017年超等蒙古族鄉學校榮獲了大慶市全民閱讀先進單位。
汗水和耕耘攜手同行,成功與收獲相伴而至。姜利先後被國家級科研先進個人、省級語文優秀教師、省級教學能手榮譽稱號,市級模范教師、市級骨乾教師、市級師德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現在姜利擔任小學語文國培專家組成員、大慶市名班主任工作室助理、大慶市語文名師工作室成員,縣級小語兼職教研員。她多次在市、縣教師培訓會上出課和經驗介紹。但姜利老師謙遜的說,榮譽只代表過去,在以後的日子裡,更將不忘初心,繼續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