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黑龍江綜合  >  科教·就業  >  科教
搜 索
2018年『中國航天日』新聞發布會召開 今年哈工大微衛星將伴『嫦娥』飛天
2018-04-21 09:22:21 來源:生活報  作者:朱莉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生活報4月21日訊 2018年『中國航天日』新聞發布會19日在京召開,今年『中國航天日』的主題是『共築航天新時代』,主場活動將於4月24日在哈爾濱市舉行。發布會上,國家航天局系統工程司司長李國平介紹了活動的籌備情況,及中國航天一年來取得的新成就。

  將為嫦娥四號中繼星命名

  據悉,2018年『中國航天日』主場活動由工業和信息化部、國防科工局、國家航天局、黑龍江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中國宇航學會、哈爾濱工業大學承辦,將於4月24日在哈爾濱市舉行。

  據李國平介紹,24日9點到10點,主場活動開幕式上將頒布嫦娥四號中繼星和搭載的哈工大研制的兩顆微衛星名稱,中國國家航天局、中國氣象局與亞太空間合作組織將發布合作意向書,將優化中國風雲系列氣象衛星的配置,實現風雲氣象衛星對亞太空間合作組織成員國更全面的覆蓋,提供氣象衛星數據資源和服務。

  此外,今年中國航天基金會設立了『航天基金獎特別獎』,開幕式上將為獲獎的6位航天專家頒獎,每人獎勵20萬元,是航天領域金額最高的獎項。當天上午還將舉辦『航天技術助力龍江振興』座談會。

  2050年之前全面建成航天強國

  隨後,李國平介紹說:『我國航天事業經過60多年的發展,我國已成為一個航天大國。發展航天事業,建設航天強國,是新時代對中國航天的使命召喚。今後一個時期,我國將全面推進航天強國建設,第一步,2020年左右實現重點突破,加速邁向航天強國;第二步,2030年左右實現整體躍昇,躋身航天強國之列;第三步,2050年之前實現超越引領,全面建成航天強國。』

  哈市道外七道街至船廠輪渡航線開航

  生活報訊(劉崇倫記者欒德謙)20日,記者從哈爾濱交通集團輪渡旅游有限公司了解到,為方便市民乘船過江,經海事部門檢驗合格,哈市交通部門批准,該公司於20日上午開通了道外七道街至江北船廠的輪渡航線,該航線開航時間較往年遲了5天。

  20日10時58分,道外七道街輪渡碼頭油飾一新的411客船載著乘客,徐徐駛離碼頭開往江北。據了解,該航線投航船只目前2艘,首末船時間為早6時至晚18時,票價2元,可刷公交IC卡。該航線開通後,該公司道外七道街至太陽島的輪渡航線也將於近日開航。

  一年成果

  李國平介紹,自去年4月24日第二個中國航天日,我國航天實現宇航發射25次,將53顆衛星送入太空,空間科學、空間技術、空間應用取得一批重大成果。2017年4月,我國第一艘貨運飛船『天舟一號』發射昇空,與在軌運行的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完成交會對接。探月工程嫦娥四號、五號按計劃穩步推進,即將在今年實施嫦娥四號中繼衛星和探測器發射,實現人類首次在月球背面軟著陸。8顆北斗三號全球組網衛星成功發射。2017年6月,我國首顆硬X射線空間天文衛星『慧眼』成功發射。

  2017年,我國首顆高通量通信衛星實踐十三號成功發射,新一代靜止軌道氣象衛星風雲四號在軌交付,圓滿完成實踐十七號衛星高軌空間試驗,高效太陽能電池片等30餘項在軌試驗考核。國際首顆大氣和陸地綜合高光譜觀測衛星高分五號、國內首顆設置紅邊譜段的多光譜遙感衛星高分六號研制順利,將於年內實施發射。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規劃穩步推進,目前已完成23顆衛星立項實施。

  目前,我國在軌衛星超過200顆,空間信息正加快與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等高技術融合,已成為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手段。截至2017年底,我國衛星電視直播用戶突破7000萬,『北斗』車載終端持有量超過400萬套。

  李國平介紹說,一年來,中國航天技術及服務進一步融入全球、開放共享,惠及沿線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嫦娥四號任務已確定搭載荷蘭、德國等國家的4臺國外科學載荷;中國與意大利聯合研制的電磁監測試驗衛星成功發射;中法海洋衛星研制進展順利,將於今年下半年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實施發射。在去年召開的金磚國家會議期間,俄羅斯總統普京高度贊揚金磚國家遙感衛星星座取得的成績。

責任編輯:張廣義

【專題】黑龍江與航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