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4月23日訊 為促進資源型城市經濟轉型昇級發展,七臺河市著力做好『三篇大文章』,落實『五頭五尾』,引導煤化工、新材料、綠特色農業等實體經濟向質量更高、效益更好方向發展,為七臺河搶抓國家支持東北地區振興發展政策機遇,加快轉型發展全面振興打下了堅實基礎。
隨著寶泰隆30萬噸穩定輕烴項目即將投產達效,七臺河煤化工轉型昇級備受外界矚目。『該項目將引領傳統煤化工產業向清潔能源產業轉型,改變過去依賴鋼鐵市場為多元化發展,實現由煤到油的跨越,再次完成煤焦化工產業的轉型蝶變。』寶泰隆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總工程師李毓良介紹說。『為從煤焦化強企蝶變清潔化工巨頭,公司與北京三聚環保公司合作,投建焦化昇級改造生產清潔化學品項目。』隆鵬煤炭發展有限責任公司綜合副總經理李德全介紹。而吉偉煤焦有限公司總工程師常洪印說,公司煤化工產業鏈條科學適度,原煤通過洗選出150萬噸洗煤,中煤用於發電,精煤煉焦60萬噸焦炭,焦爐煤氣制取甲醇8萬噸,聯產3.3萬噸清潔能源LNG,熱電效應更能普惠地方。
七臺河市寶泰隆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石墨烯產品榮獲第四屆中國國際新材料產業博覽會參展產品金獎,為煤城轉型發展起到了引領示范作用。接著,寶泰隆100噸級石墨烯工業化生產線投產,讓寶泰隆石墨烯研發技術位居行業前列。七臺河石墨烯應用研討會期間,市政府與參會企業和科研機構,就石墨烯應用、軍民融合發展等達成多項合作。『寶泰隆杯』2017中國(七臺河)石墨烯應用創新創業大賽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石墨烯領域專家學者的關注,對該市石墨烯產業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融合起到積極推動作用,促進了產業集群發展。
為打造綠色轉型昇級版農業,七臺河以『糧頭食尾』『農頭工尾』為抓手,堅持綠特色發展方向,推進農業深度開發。金穗米業30萬噸稻谷綜合加工、興糧30萬噸玉米淀粉加工、天泰食品等項目建成投產,龍谷農業科技園成為設施農業典型代表,趟出了一條農業供給側改革的綠色道路。深挖潛力產業,讓潛者崛起。新上的藍靛果花青素提取、萬壽菊葉黃素提取、紅小豆皂?提取、北藥深加工等一批優勢產業提昇項目,藍靛果功能飲料、葉黃素膠囊等一批優質農產品,使潛力農產品衝上產業鏈和價值鏈的中高端。為補齊短鏈產業,讓鏈條融通,七臺河144家農業龍頭企業、合作社進入了黑龍江省農產品質量追溯系統,『互聯網+農業』高標准基地建設工程讓農產品標准化基地覆蓋了全市4區1縣9個鄉鎮,面積達29460畝。基地內廣泛應用物聯網集成技術,開展遠程在線農技服務,優質農產品質量和數量顯著提高。構建覆蓋全國的新型營銷體系,實現實體店和網絡營銷雙軌並行,黑龍江大米網七臺河『一館兩城』成功運營,域內建成『畜牧七臺河』、『潤谷農業體驗店』等9處優質農產品旗艦店,推行『網店+微店+實體店』的農產品營銷新體系;實現域外展銷與宣傳融通,提高『蓮琪紅豆』、『勃利紅松籽』、『五方豬肉』等一批七臺河品牌知名度;實現生產商和經銷商無縫對接,開展七臺河農產品進社區活動,通過社區網絡實現七臺河農產品與廣大消費者之間的『零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