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4月24日訊 匯聚各方力量,共商衛星應用服務發展。24日,首屆中國航天大會——衛星應用與國際合作論壇在哈爾濱工業大學開幕。
為期2天的論壇由國家航天局對地觀測與數據中心、中國遙感應用協會、中國宇航學會、中國航天基金會聯合主辦,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聯合國附屬空間科技教育亞太區域中心(中國)、哈爾濱工業大學承辦。作為首屆中國航天大會唯一的國際論壇,以『一帶一路』空間信息走廊助力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為主題,旨在進一步加強合作交流,為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提供空間信息保障。
推動高分應用是論壇的重點內容之一。會上發布了《2018中國高分衛星應用國家報告》(共性產品卷和標准規范卷),報告聚焦最核心的共性產品,構建了我國高分衛星遙感應用技術體系和產品體系,使我國遙感應用向工程化、產業化邁出了重要一步。為鼓勵和促進高分五號衛星數據應用,服務『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構建高光譜遙感國際化科研交流環境,推動高分五號衛星的國際合作,國家航天局還發布了《高分五號衛星數據應用國際合作計劃》。
高分專項也被稱為『天眼工程』,全名是高分辨率對地觀測系統重大專項。『高分對地觀測數據是天然的時空框架。』中國科學院電子學研究所所長吳一戎在作主旨報告中特別強調了高分專項在精准扶貧領域的應用示范作用,『高分遙感技術范圍廣、多時相,可持續觀測。比如,全國扶貧宏觀數據的分布、扶貧地區經濟作物種植情況分析、扶貧地區異地搬遷情況分析、扶貧前後效果對比分析等一張張衛星圖、一組組動態數據、一戶戶貧困狀況、一個個賬本、一項項幫扶措施立體呈現在眼前』。在主旨報告環節,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谷延鋒以《空間信息服務龍江經濟社會發展》為題,向與會者介紹了我省衛星應用產業的創新發展。
論壇舉行期間,國內外專家學者還圍繞『一帶一路』空間信息走廊服務全球健康合作、亞太空間信息共享、科學技術減災應用與合作等熱點話題,深入交流研討。
論壇上,國家航天局對地觀測與數據中心與哈爾濱工業大學簽署共建《亞太多任務小衛星技術交流與工程中心協議》。該中心將進一步整合哈工大在小衛星方面的技術積累和教師資源,促進亞太空間合作組織成員國在空間技術領域的交流合作,共同搭建『天基絲綢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