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黑龍江綜合  >  科教·就業  >  科教
搜 索
相約一場航天『嘉年華』 2018年『中國航天日』主場活動現場掃描
2018-04-25 10:12:26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王晴 王巍 焦健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孩子們體驗在『月球』漫步。

  航天英雄講述『神秘』太空生活

  10時30分,航天英雄劉伯明來到載人航天展區同中小學生互動。『在太空裡航天員都吃什麼啊?喝水會受到影響嗎?睡覺和在地球上的時間一樣嗎?要想成為像您一樣的英雄航天員需要經過怎樣嚴格的訓練呢?』劉伯明一出現,同學們馬上提出了自己的問題。

  『航天員在太空中吃的是特制的航天食品,其實菜單還是很豐盛的,航天食品的首要目標是滿足載人航天任務基本需求,包括適應軌道上的失重環境、發射時的振動、各種輻射和噪音、對體積和重量的嚴格限制,以及航天員的特殊營養需求等。』『航天員在太空中因為失重環境,喝水是要用吸管的。』『我們平時都是天亮起床天黑睡覺,但在太空中飛行器繞地球一圈是90分鍾,60分鍾是白天,30分鍾是夜晚,所以就不能看天色來進行睡眠了,我們的航天員在太空也使用北京時間。』針對同學們的提問,劉伯明一一耐心解答。

  眾多利用航天技術生產出來的農作物、保健品和原料藥品等吸引眾人駐足。

  『哇!好大個!』航空育種的『巨型南瓜』引來現場觀眾紛紛駐足拍照。現場擺放著眾多利用航天技術生產出來的農作物、保健品和原料藥品等。航茄4號、航椒5號、航椒9號、航椒12號,來自復華小學的李紅忙著叫同學:『哇,快看!這個太酷了!這辣椒真苗條。吃了會是什麼味道呢?是怎麼培育出來的呢?

  『太空蔬菜種子是將普通蔬菜種子搭載於航天衛星,經過太空失重、缺氧等特殊環境變化,內部結構發生激變,返回地面後,經農業專家多年培育而成。太空蔬菜的維生素含量高於普通蔬菜2倍以上。』工作人員的講解吸引來一大批參觀者。

  據了解,從1987年起,我國航天科學家和農業科學家就把航天與農業相結合,利用航天誘變技術進行農作物育種。目前,我國已在水稻、小麥、棉花、番茄、青椒等作物上誘變培育出一系列新品種。

  3、2、1……『神箭』在展廳『昇空』

  據了解,整個科普展由『航天放飛中國夢』展區、『改革開放四十年』航天集團展區和商業航天產業企業展區三個主題展區構成。除了大量航天實物展品,新技術的廣泛運用還增加了展會的互動性,讓體驗者更加直觀真實的探索航天奧秘。體驗者可以現場觀看載人航天任務模擬發射,進入『天宮二號』空間站模擬艙,或者親自『設計』衛星雲圖,了解衛星對地球進行觀測的過程。

  AR月球表面互動展區以探月工程獲得的月表形貌與地質構造等數據資源,結合虛擬現實和增強現實技術,全景模擬月球球體,讓體驗者獲得置身月球表面的逼真感受。記者看到,一位嘉賓正在體驗區揮動手臂,在虛擬的月球表面召喚『嫦娥三號』並與之互動。

  助推器,整流罩……在模擬火箭發射展區,體驗者可以通過大屏幕完成火箭所有部件的拼裝。按下發射按鈕,塔架展開……3、2、1,點火!『神舟五號』在展廳中騰空而起,圍觀者齊聲喝彩,紛紛拿出手機拍照,一起重溫『神箭』昇空這一激動人心的場面。

  在哈爾濱工業大學展廳,珠海一號衛星和紫丁香衛星被擺放在顯眼的位置。『紫丁香』團隊累計吸納了100多名哈工大學子,平均年齡不到24周歲的他們研制的『紫丁香一號』衛星和『紫丁香二號』衛星均已成功發射,閃耀在神秘浩瀚的星空中。現場的航天愛好者紛紛與『紫丁香』合影,記錄下這一難忘的時刻。

  同時,科普展還推出了系列航天文創產品,設計精美獨具匠心的火箭模型、紀念章等吸引大批參觀者駐足。(照片均由蔣國紅 郭俊峰 蘇強攝)

首頁  上一頁  [1]  [2] 

責任編輯:彭佳麗

【專題】黑龍江與航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