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4月26日訊 導航,是一門古老而又現代、傳統而又神秘的科學技術,堪稱『神奇的指路魔杖』。在哈爾濱工程大學自動化學院有這樣一個研究導航的教學團隊,十餘年來不但通過品牌課程建設把有關導航的知識傳授給學生,更致力於通過『課程實踐+創新競賽』、『行業牽引+特色科研』等多種創新方式,成為幫助學生找准成纔方向的『人生導航』,將學生培養成擁有強大實踐能力的創新人纔。
這個團隊就是哈工程衛星導航與控制技術教學團隊。近三年來,該團隊培養出的學生在國家級科創競賽獲獎25項,省部級科創競賽獲獎37項,被評為全國大學生『小平科技創新團隊』。團隊培養的本、碩、博畢業生不但受到船舶、航空航天、兵器、核工業等國防科技工業用人單位的追捧,也備受百度、騰訊、華為、中興等知名企業的青睞。近幾年入職畢業生獲得的省部級獎勵就達34項,獲得用人單位一致好評。日前,該教學團隊依托國家精品開放課程,探索行業特色創新人纔培養方法的教學成果被評為2017年度高等教育省級教學成果特等獎。
多層次體系化建設精品課程
『課堂教學是人纔培養的基礎,如何持續不斷提昇課程建設質量、保證課堂教學效果是擺在教學團隊面前的首要問題。』教學團隊成員、哈工程自動化學院程建華老師告訴記者,自2005年以來,教學團隊負責人趙琳老師就積極引入校內學生、院校督導、教學管理等內部評價及校外企業、院所、兄弟院校的外部評價開展品牌課程建設。近年來,該團隊又依托教育部質量工程和教改立項等以評促建方式,不斷推進教學團隊建設、教學模式創新和教學資源拓展。
通過十餘年高水平教學改革和品牌課程建設的努力,教學團隊將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形成了線上線下互補的核心精品課程群。《船舶導航——茫茫大海的指路明燈》視頻公開課自2012年上線至今,被中國教育新聞網、網易公開課、網易雲課堂等知名平臺轉載,累計播放量超過270萬次,被評為國家級精品視頻公開課。《衛星導航系統》被評為國家級精品課程後,於2014年完成視頻上線,至今在線系統學習人數在全國25門自動化類資源共享課中位列第二,獲評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
IDIF雙閉環培養實踐創新能力
『在傳統工科教學中,重知識傳授、輕能力培養是常見的通病。由此會導致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較差,缺乏競爭力。為解決這一問題,我們團隊將IDIF(設想-設計-實現-反饋)雙閉環反饋教學法引入實踐教學,引導學生創造性地運用知識自主發現和解決問題,提昇能力。』程建華介紹,課堂上教師對學生的反饋是第一閉環反饋,也是內部反饋。在此基礎上,教學團隊依托『船舶導航與控制國家級實驗教學中心』,成立了『哈工程—ADI聯合創新實驗室』來支持學生參加各種科技創新競賽,引入了第二閉環反饋——外部反饋。
哈工程畢業生權申明就是從創新實踐培養模式中受益匪淺的學生之一。他告訴記者,在大一剛剛走進實驗室接觸科創競賽之時,他特別內向,跟老師打招呼都要打好幾遍腹稿,人生規劃完全空白。『現在我還記得實驗室的孫蓉老師第一次找我談心時說的話。她告訴我人生應該倒著想,先想好以後想做什麼樣的工作,成為什麼樣的人,再倒推為此自己應具備什麼樣的技能,並從現在開始努力。』此後,權申明便沈浸在科創的海洋裡,短短兩年時間不但競賽成績一飛衝天,先後獲得9項國家級大獎,還成為了可以指導師弟師妹參賽的『編外指導教師』,自身綜合素質得到顯著提高。
行業牽引特色科研培養工程實踐能力
在培養學生科創能力的同時,為了幫助學生提前掌握行業科研素養,實現校園生活與職業生涯的無縫銜接,教學團隊通過行業牽引和特色科研兩種方式培養學生工程實踐能力。
在行業牽引方面,教學團隊通過與行業聯合成立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使學生在校期間就能接觸到行業的工程實踐技術問題,強化學生的實踐和創新能力。與此同時,通過鏈接行業一流企業入校共建特色實踐基地,實現實習實踐平臺校企『雙建設』、實習實踐內容校企『雙探討』。通過聘請外籍專家參與課程建設,派出教師國外進修,提高教學團隊的綜合專業能力。
在特色科研方面,該教學團隊依托在船海導航領域取得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工信部創新專項等項目,引入前沿性、工程性科研題目,定期向學生發布。同時團隊還將獲得的省部級技術發明、科技進步獎等研究成果及時凝練出適合課內外教學實踐的知識點,讓學生們能接觸到行業領域最突出、最領先的問題和技術。
哈工程衛星導航與控制技術教學團隊的課程建設方法、課賽結合科技創新等創新人纔培養模式,不但被哈爾濱工業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交通大學等十餘所院校采用,取得了良好的應用效果,還對全國各高校自動化領域學生工程創新能力的培養都起到了示范輻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