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5月1日訊 『萬畝春耕田,只聞機械聲,不見勞作人。』這是肇州縣百森現代農機專業合作社春耕時節的真實場景。
谷雨節氣一過,在百森現代農機合作社的播種現場,大型精量播種機筆直地行進在平坦待播的田野上,發出隆隆的轟鳴聲。
百森現代農機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張道林介紹,合作社已經具備從播種到收獲、再到秸稈翻埋還田的全程機械化作業能力。正在作業的播種機安裝有最先進的北斗導航定位系統,可以毫無偏差地把玉米種子和種肥精准分層播種,每天作業速度可達400畝地。記者和隨行工作人員隨機挖開一處剛剛播種完畢的地表土,先見到包衣的玉米種子,在種子下方隔著幾公分距離的土層見到了種肥顆粒。機器播種的精准程度讓在場的人嘆為觀止。
大農機注定要在廣袤的田野上馳騁,擴大土地規模經營面積勢在必行。今年,百森合作社經營的土地面積擴大到1萬餘畝,合作社為農戶托管土地3000餘畝,承包土地2000餘畝,土地入社面積5000餘畝。規模經營提高了土地收益率,增加了農民收入。2017年,合作社規模種植玉米畝均產量1500斤以上,種植小麥畝均產量700斤以上,合作社畝均產量比當地其他農戶高出15%以上。
近年來,我省不斷加大秸稈禁燒工作力度。土地規模經營後,百森合作社響應國家和省裡號召,通過秸稈翻埋還田來減輕環境壓力。張道林說,收獲後田間秸稈殘留量相當大,機械作業幫助合作社解決了難題。去年秋天,合作社通過翻轉犁大機械將秸稈翻埋到30厘米以下的土層,扣?嚴密,無回?塹溝且地表平整。所以秋收之後,地裡的『殘羹剩餘』經過秸稈粉碎、機械翻埋、整體耙地、大面積鎮壓等一系列機械化處理,今年春季直接播種順利進行。
肇州縣農機局局長張立新說:『大機械耕作首先解決了秸稈焚燒污染環境、秸稈資源浪費的問題。同時秸稈翻埋減少了春季土壤水分流失,達到了保?的目的,因此節省了水資源,降低了傳統作業方
隨著農業機械化程度的不斷提高,大農機如何保養、使用、維修?怎樣更好地節約機械作業成本,提高作業效率?
記者了解到,百森合作社對於有意願經營土地的農民,提供經營管理平臺,培養他們參與合作社的土地經營管理。『誰說現代的農村年輕人都不種地了?我們百森合作社的機械化、現代化發展方向,把農村年輕人聚集回了家鄉的黑土地,我們是現代農機使用和先進管理模式耕作的主力軍。』今年32歲的百森合作社生產負責人張學鵬堅定地說。
今年,百森合作社的管理者別出心裁,專門聘請了幾位學歷相對較高、對現代農機技術接受程度較強的年輕人,全面負責春播種植及日後的田間管理等生產活動。張道林說:『在管理人纔的選用上,我更偏向吸引一些年輕人加入進來,他們不僅能快速地接受新知識、新科技,還能更好地把所學融入到農機管理的工作中來。更重要的是,讓青年人接觸農業生產,使他們參與到現代農業的經營中來,讓人纔得到充分發揮。』
有了土地、農機和人纔,百森合作社有了快速發展的基礎和實力。今年,合作社給了張學鵬等年輕人大展拳腳的機會,分配了3000畝旱田讓他『初試牛刀』。谷雨節氣以來,天氣晴好,正是推進春播進度的好時機,合作社社員們忙得不可開交。張學鵬喜上眉梢,保守估算,今年年底他能拿到8萬~10萬元的薪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