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黑龍江大橋施工全程可追溯
2018-05-22 09:49:59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陳曉光 狄婕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中俄雙方已全面復工,預計7月上旬同步完成下部結構——

黑龍江大橋施工全程可追溯

  黑龍江日報5月22日訊 為『一帶一路』再添精彩之筆,讓龍江經濟注入更多外向動力。5月,在黑龍江大橋的施工現場,熱火朝天的施工場面讓龍江的春天更顯勃勃生機。隨著氣溫的回暖,4月末,中俄雙方已經全面復工建設。而施工中,全程可追溯的先進工藝更成為大橋的最大亮點。

  日前,記者來到黑龍江大橋建設現場。在標准化鋼筋加工車間,記者看到,鋼筋的成品和原材料分門別類地有序擺放著,工人們正在不同的區域內進行鋼筋加工。與一般車間人聲鼎沸的場面不同,這裡只有五六名工人在進行各環節操作,而背後的奧秘正是加工建設的全智能化。黑龍江大橋TJ合同段項目經理部副經理史偉鑒告訴記者,項目部引用了數控鋼筋彎曲機、數控鋼筋籠滾焊機、數控鋼筋彎箍機等先進的自動化設備,改變了傳統人工做標尺的加工方式。在一臺觸屏電腦前,記者看到,輕點屏幕就可以調出黑龍江大橋的建設圖紙以及各個零部件的詳細數據記錄。史偉鑒說,以往需要工人畫圖紙,現在只要選出所需的標准化數據就可以進行鋼筋加工,既提高了加工精度,也讓效率昇高了3至5倍,以前六七個人乾的活現在一個人就能完成。

  在施工現場,無論是加工好的建築材料還是澆築好的橋墩,都粘貼著二維碼。記者隨便掃描了一個橋墩墩身的二維碼,通過手機就可以清晰地看到大橋工程圖、橋墩施工過程的照片、橋墩構造圖、工程數量表、橋墩檢測報告、相關負責人等各種信息。黑龍江省阿穆爾河大橋開發建設有限公司布市分公司副總經理李昶告訴記者,項目從原料進場開始就采取數碼化管理,檢驗情況、入場流程都能通過掃描二維碼了解到,以此實現施工過程可追溯。同時,該項目采用BIM管理模式,不僅使大橋建設可視化、模型化,還能夠對項目工期計劃、施工組織安排、原材料消耗、成本控制分析進行綜合性的管理。

  黑龍江大橋建設項目在黑河市長發屯跨越黑龍江,終點位於俄羅斯布拉戈維申斯克市布哈公路,路線全長19.9公裡,其中中方境內長6.5公裡,俄方境內長13.4公裡,大橋全長1284米,是我國北方高緯度寒冷地區第一座斜拉橋。截至今年4月中旬,中俄雙方境內工程進展順利,大橋整體累計完成投資10億元,佔總投資的40%。按照工程計劃,雙方預計在今年7月上旬前同步完成全部下部結構,7月底同步進行鋼梁安裝和頂推施工,預計2019年10月交工通車。

  在項目建設過程中,中俄雙方開創了跨境基礎設施建設新模式。雙方互派人員合署辦公,在兩省州政府聯合工作組框架下,建立『密切溝通、信息共享』的工作機制,共同推進大橋建設。合資公司與俄方分公司每月定期召開兩國管理人員生產例會,對生產任務和投資情況進行檢查和總結。堅持不定期組織全體參建單位召開技術會談,制訂了計量程序和細則,明確工作流程、分工職責並不斷加以修訂和完善。黑龍江大橋項目總工程師劉雙對記者說,在施工過程中,中俄雙方施工人員需要定期多次聯合測量,確保施工精度,保證順利合龍。

  一橋飛架引領兩岸繁榮。隨著中俄雙方的加快建設,我省對俄貿易企業也有了更大的期盼。在黑河順興經貿有限公司的倉庫裡,200多噸洋蔥正等待運往俄羅斯。公司總經理史利文告訴記者,公司主要從事對俄蔬菜水果出口貿易,夏季運輸依靠擺渡船、冬季依靠浮橋。受天氣影響,一年中好幾個月不能過貨。大橋開通後,可以破解企業的運輸瓶頸,因此特別期待。黑龍江大橋項目總經理黃雲湧告訴記者,黑龍江大橋建成後,將形成新的國際公路大通道。同時,中俄雙方還將建立臨橋、臨港經濟區,通過大橋國際共管段形成跨境經濟合作區,加快形成全方位對外開放新格局。

責任編輯:王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