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5月23日訊 總書記的囑托記心上
過去林場為國家建設提供木材是為國家作貢獻,現在林區全面停伐,保護和建設生態環境同樣是為國家作貢獻。保護生態環境的意義是戰略性的。
漫山遍野的綠色,沁人心脾的空氣。生態功能區綠色滿園,生態主導產業綠色四溢。林都伊春,正在向世人展示她獨特的風采,獨有的魅力。

生態功能區讓環境更美好
【按照總書記『生態就是資源、生態就是生產力』重要指示精神,伊春堅持把生態建設作為第一責任,維護小興安嶺生物多樣性和自然生態系統的完整性,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建設實現了新提昇。】
對於上甘嶺林業局溪水森林經營所副所長秦瑞亮來說,『防火巡護員』是他的終身職業。溪水經營所所轄19個管護區,他和管護區裡的巡護員一樣,為了這片山林,辛勤工作著。
防火、防盜、防墾防災、防病蟲害、防掠青,堅決守住生態紅線。在巡護員的眼裡,責任重於泰山。與此同時,嚴厲查處打擊亂砍濫伐、亂墾濫佔林地、濕地,亂捕亂獵野生動物等違法犯罪活動,保證了資源林政案件『零發生』。
在伊春市森林防火指揮部,記者看到同樣的情景。伊春市副市長白波坐鎮防火一線,一刻也不敢松懈。每年的3月15日至6月15日春防期間,都有人24小時值班,秋防也一樣。

伊春相繼制定和完善了森林生態監測預警機制、自然資源資產用途管制等制度。由於生態保護力度的持續加大,嚴厲打擊各類涉林違法行為,兩年來伊春依法恢復林地329公頃。持續推進森林防火『四網四化』建設,連續14年未發生重大森林火災。
按照總書記『生態就是資源、生態就是生產力』重要指示精神,伊春兩年來加強自然保護區建設,翠北濕地新晉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全市已建立各類自然保護區21個,覆蓋率居全省前列。加大了紅松林和『三大硬闊』營造比例,實現了森林質量、蓄積的雙提昇,全市森林蓄積量由2015年的3.02億立方米提高到3.21億立方米,年淨增長1000萬立方米。
兩年來,伊春環境污染綜合治理成果顯著。深入開展『淨水』『衛藍』『保土』行動,建立了市、縣、鄉、村四級河長體系,對境內387條河流實施管理保護,城市集中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保持在100%。堅決打好『藍天保衛戰』,嚴控企業污染物排放,強化大氣污染防治;嚴格項目准入,不上污染型項目,伊春的環境空氣綜合質量連續多年全省排名第一。2016年通過省級生態市驗收,進入『中國氧吧城市』50強,『浪漫森林城、天然大氧吧』成為伊春的靚麗名片。

綠色生態產業體系讓林區永續
【深入踐行總書記『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理念,伊春充分依托林區整體化生態優勢,著力構建以森林食品和農副產品精深加工、森林生態旅游、林都北藥開發、木業加工、綠色礦山『五項產業』為主導,以森林碳匯、冰雪經濟、森林康養等為支點的綠色生態產業體系。】
數字最具有說服力。截至2017年末,伊春市『五項主導產業』佔GDP比重已達45.8%,同比增長17.2%。
走進『友好萬畝藍莓』基地,棚室藍莓已經開花結果。這裡已經成為全省最大的藍莓種植基地和集散地。在黑龍江伊藍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藍莓大棚裡,負責人安曉莉說,現在是最忙的時候,除了藍莓,還開始種植從美國引進的軟棗獼猴桃。旺季用工要1500人左右,帶動了當地林場職工就業。

近兩年,伊春新建木耳棚室1305棟,全市木耳棚室達到1995棟。在伊春市伊林養殖有限公司的智能溫室內,現代化的木耳立體栽培模式讓記者大開眼界。公司總經理劉叢仁自己開發的這套模式設備,讓他倍感自豪。他說,大棚只能提供溫度,智能溫室纔能生產出高品質的木耳。木耳在這裡半個小時做一次循環,白天能夠達到20多個循環,光照均勻,品質極佳,去年他的木耳1公斤賣到300元,供不應求。
目前伊春建立各類種養基地已達261個,他們拓展國土資源森林開發空間,向綠色要效益,向規模要效益、向特色要效益。鼓勵加工企業、經營大戶建基地,實行標准化生產,推動林下種養基地做大做強。
總書記的殷殷囑托牢記在心,成為林區人民的行動綱領。兩年來,他們潛心研究,務實行動,將生態這一金字招牌擦得雪亮,將綠色做得更精更深更透——
綠色產業多元發展。突出『糧頭食尾』『農頭工尾』,加快研發新產品,提高資源利用率,構建從林間地頭到餐桌的全產業鏈。突出龍頭企業引領作用,圍繞『紅藍黑白+林藥+林畜+林菜』7條優勢產業鏈,提昇優勢資源精深加工比重,全市龍頭企業由2016年的38戶增加到60戶,農產品和森林食品就地加工轉化率達到45%。堅持以市場為導向,著力拓展產品品種,全市加工類產品已發展到300餘種。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圍繞打造『避暑度假勝地』『會議會展之都』『康體養生名城』,『去景區化』、市場化、全域化發展森林生態旅游業,帶動第三產業不斷拓展、不斷做活,森林生態旅游業呈現井噴式發展。強化旅游產品精准供給,重點推進了伊春藍莓小鎮、烏馬河木藝小鎮等10個特色小鎮,九峰山養心谷等10個特色山莊建設,成為森林生態旅游的新亮點。集中打造了溫泉滑雪、水上娛樂、狩獵運動、民俗風情等特色旅游產品,滿足了游客多元化旅游需求。
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策劃推出了時尚運動、娛雪親子、悅饗興安美食、民俗民宿4大系列主題產品和『年豬會』、『森林潑雪節』等14項冬季旅游活動,舉辦了森林冰雪歡樂季等系列品牌活動,『中國伊春林都雪城』品牌不斷叫響,伊春進入中國十大冰雪旅游目的地城市……
昔日山間回響的伐木聲,變成了今朝游客的歡聲笑語。2016年伊春全市游客突破千萬人次。
2017年,接待游客1258萬人次,旅游收入113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5.4%和29.6%,伊春也被中國旅游品牌聯盟授予『向全球游客推薦的生態旅游目的地』。今年一季度,接待游客287萬人次,旅游收入22.6億元,同比增長20.1%和21.5%。
一場春雨過後,小興安嶺綻放出最美的綠色,層巒疊嶂的山林如詩如畫。兩年前總書記的囑托已經化作林區人民前進的方向和不竭的動力。美好生活是奮斗出來的。腳踏實地的伊春人正在用奮斗書寫老林區的輝煌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