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玖成』引領鄉村振興生態農業春潮湧動
2018-05-23 07:46:00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張長虹 李志達 王振良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撫遠市通江鄉東安村玖成高效合作聯社。

  撫遠蔓越莓基地裡,工作人員在查看要下栽的秧苗。

  孫剛表示,農業科技人員遇到了最好的乾事時期。

  孫國良要把生態農業做實做大。

劉延輝說要把向總書記承諾的夢想事業堅持做好。

  黑龍江日報5月23日訊 2016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黑龍江視察時來到了撫遠走進玖成合作社。總書記指出,黑龍江是農業大省和糧食主產區,要統籌抓好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建設。兩年來,按照總書記的指示,撫遠市委市政府部署現代農業要走出『揚長避短、揚長克短、揚長補短』的新路子。2016年、2017年,全市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17065元和19068元,同比增長10%、11.7%,糧食總產均超20億斤,實現災後四連增。

  『玖成』做大拓寬走生態農業之路

  春風再拂面,丁香花又開。5月17日,沿著兩年前習近平總書記到撫遠視察時走過的路線,記者再次來到了已小有名氣的通江鄉東安村玖成合作社。

  記者看到,這裡依舊是一塊塊亮如明鏡的水稻田、依舊是熱火朝天的勞動場面,但是很快,記者還是發現了一個很大的不同:在合作社育秧車間的牌匾上,以往的『玖成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如今已被『玖成高效合作聯社』的名稱所取代。合作社現任理事長袁勝海對記者說,從『種植專業合作社』到『高效合作聯社』的名稱之變,既是合作社規模的變化,也是兩年來向高效優質農業發展的思路變化。

  玖成合作社理事、東安村村委會主任孫國良,因為向習總書記介紹過村裡的農業情況而成為當地的『名人』,他也是記者的『老熟人』。2017年,他用1000畝地種植鴨稻,開始生態農業的探索。記者發現,今春他的很多田地都還『撂荒』著。見記者疑問,孫國良笑著說:『這是今年響應國家號召,開始休耕的地,一共有700畝!』孫國良進一步解釋說:『今年政府給補貼,鼓勵農民進行土地休耕,這是好事,讓土地「修養生息」,既是對國家號召的響應,也是為以後能種出品質更好的水稻,藏糧於地嘛。』

  孫國良坦言,鴨稻米雖然綠色健康品質好,但市場還沒有完全認識到它的生態價值,所以收益還並未達到預期。但自從向總書記表態要種出安全可靠的優質糧食後,孫國良種植有機鴨稻米的決心一直沒變。在他的稻田裡,以往的化肥被雞糞羊糞等有機肥所取代,除草方式也從打除草劑換成了放養稻田鴨,生產出的鴨稻米吃過的人都說好。如今,孫國良已經把『東極禾谷』的商標注冊下來,打生態稻米品牌,把銷售市場做大做出名望,是他如今最大的願望。今年,雖然進行了大面積土地休耕,但孫國良依舊閑不著,他准備在鴨稻田邊上搞生態農業體驗游,讓更多的人來感受良好的種植環境,認可他的鴨稻米。

  撫遠市農業局乾部王剛介紹說,2016年11月玖成高效合作聯社成立,成員由原來的38戶82人發展到現在的126戶366人,規模經營面積34300畝,其中,玖成合作社核心區1000畝。通過合作,三產融合,實現『科技+倉儲+服務+特色+加工+品牌』的大型合作聯社。玖成高效合作聯社在推廣展示先進種植技術,引進、實驗、篩選新品種,農機裝備展示等方面為撫遠市農業生產起到了示范引導作用。

  在玖成發展的兩個階段,都聚集著一群立志發展高效農業的人。曾經在玖成合作社任技術總監、如今在建三江墾區做農業技術指導的孫剛說,兩年前,習總書記和我們親切交談,讓我們深切感受到了總書記對農業發展的深切關注,更加想要『擼起袖子加油乾』。現在這個時期,是科研人員和群眾最好的乾事時期。我們要踐行總書記的指示精神,探索農業合作社的發展新路。

  依托地緣優勢發展高效農業

  撫遠地大物博,優質的黑土地貌給現代化大農業發展增添了有力籌碼。藏糧於地、藏糧於技,在撫遠鄉村采訪,記者看到這裡依托地緣優勢,農業產業項目提檔昇級的腳步也隨著春播的來臨咚咚作響。

  在撫遠市區沿東北方向行進,記者看到一個不同尋常的春播——在平整過的土地上,一些農民不是在起壟而是在『打孔』,這樣的種植方式是撫遠蔓越莓基地的一景。

  撫遠市通過招商引資將上海紅海植業有限公司引進,通過省科學院、撫遠市政府與紅海植業有限公司共同簽署院地企的三方合作協議,在撫遠市建成了亞洲第一個蔓越莓種植基地。截至2017年底已經完成285.09公頃土地的初步平整及進砂工作,種植蔓越莓苗木1500畝。

  在蔓越莓基地,負責人李峰在掀開『蓋頭』的育苗大棚查看苗情。他說,種植蔓越莓作為農業部門的一門新興產業,所帶來的經濟價值超乎想象。今年,基地計劃中的2000平方米科研樓和萬噸洗果車間、萬噸冷藏庫及氣象站、物聯網系統、病蟲害防疫站等設施都已建成或正在建設。蔓越莓項目在撫遠成立以來,帶動了諸如餐飲、旅游、商貿、交通運輸等行業,能夠直接或間接的促進就業、拉動消費、提高稅收。

  蔓越莓基地,成為撫遠紮實推進農產品品牌建設的一個產業亮點,同樣被點亮的,還有建在這裡的全省高寒地區對俄果蔬基地、寒地水稻種植基地等,創建了『東潤果蔬』『玖成香米』『烏蘇裡新城大米』『雙良鴨稻』以及名特優魚產品等品牌。

  按照總書記提出的做好『深度開發原字號』,抓好『農頭工尾』這篇大文章,撫遠市在原有10萬噸大米加工生產能力的基礎上,又協調黑龍江省科學院同玖成高效合作聯社達成合作,成立黑龍江省科學院撫遠功能食品工程中心,建設發芽糙米及米粉加工廠,利用鴨稻等有機生態稻米,進行功能性食品深加工。目前,已經投入生產,實現年生產發芽糙米、米粉3000噸,真正打造出最具撫遠東極特色的功能性食品品牌。

  按照『宜居宜業宜游』的目標,撫遠市農業部門積極整合各方資源,鼓勵社會資本、民間資金參與美麗鄉村建設,共投入示范村項目建設資金3800萬元,整合資金8270萬元,用於農村基礎設施及公共設施和農業生產建設。以農家樂、漁家樂、家庭旅館等新興業態為樣板,積極扶持民俗餐飲文化旅游產業發展,努力促進群眾增收。

  曾經跟習近平總書記說過自己夢想的東安村村民劉延輝,如今還在『追夢』的旅途上繼續前行。2016年底,她的農家樂夢圓了,如今她正為即將到來的旅游季做著准備:派廚師走出去學習,為菜品昇級;服務員隔三差五培訓,提昇服務質量;大盤菜換成小盤菜,為的是適應城裡來的游客消費習慣。為了夢想成真,劉延輝做起事來比誰都認真。『我一定不辜負總書記的期望,讓東安村的青山綠水變成金山銀山!』劉延輝說。

  記者看到,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過後,『東方第一屯』東安村如今已成了通江鄉的『示范村』。一盞盞太陽能路燈立在村道兩側,每條道邊溝都清清爽爽,家家戶戶院裡都擺放有序,村民家門口多了一些顏色鮮艷的垃圾桶。『都是總書記視察到過的村子,誰還好意思不講環境衛生啊!』劉延輝笑著說,東安村除了環境的變化,黨員乾部的精氣神也比以前足了,村乾部們經常開會,研究政策上項目,改善環境搞工程,都是為村民著想的事。

  以脫貧攻堅為統領快步實現鄉村振興

  5月16日9時,撫遠宣傳部部長湯洪濤交代完今天要辦的工作,快步走出辦公大樓向別拉洪鄉民富村進發。與此同時,撫遠市機關大樓前原本擁擠的停車場此時已『松快』了不少,很多車輛快速駛出停車場,他們的目的地分布在撫遠的29個貧困村。

  『撫遠市的脫貧攻堅工作已進入到關鍵階段。』撫遠市產業項目管理中心主任聶志剛向記者介紹說,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脫貧攻堅工作,36次召開會議專題研究脫貧攻堅工作,研究制定了《扶貧政策三十二條》等相關文件177份,高位決策,全局設計,普惠推進。近兩年來,撫遠市按照駐村幫扶、因地制宜、因村施策、解之所難的工作原則,積極開展工作,現29個貧困村已經全部實現退出,之前的379戶貧困戶690人現已減少到37戶67人。

  聶志剛說,雖然脫貧成效顯著,但所剩的67位貧困群眾中因病、因殘以及缺少勞動力等因素的佔貧困戶總數的87.9%以上,他們靠自身勞動脫貧難度很大。為此,撫遠創新扶貧方式,在落實國家普惠性社會保障政策的基礎上,采取『八產一獎補』措施,通過光伏發電、鄉村旅游、食用菌養殖、特色種植、邊民互貿、對俄果蔬基地、邊角地發包、新型經營主體帶動和產業獎補,對困難群眾全方位幫扶。整合政策紅利、公共資源、資產收益,探索建立產業分配新模式『共享賬戶』,更多貧困戶通過共享收益來實現脫貧。2017年『共享賬戶』為全市貧困戶分配收益204萬元,人均1723元。

  記者在撫遠采訪看到,隨著扶貧工作的順利進行,撫遠市鄉村振興工作也相攜而行。通過脫貧攻堅,形成了長效、持續的脫貧攻堅和致富產業,走出了一條鄉村振興、產業振興的可持續發展之路;通過脫貧攻堅,老百姓視工作隊為親人,增強了黨群乾群關系,黨的形象得到了提昇;通過脫貧攻堅,改廁、秸稈處理、美化綠化、亮化淨化,鄉村環境更加整潔,為鄉村振興打下了堅實基礎;通過脫貧攻堅,考驗錘煉了乾部隊伍,形成了積極向上、敢於擔當、無私奉獻的好作風;通過脫貧攻堅,培養了一大批農村致富帶頭人,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新動能;通過脫貧攻堅,促進了鄉風文明,以孝善為榮、以文明為榮的風氣在撫遠鄉村已經形成。

責任編輯:王輝

【專題】聚文明力量 樹龍江榜樣

【專題】牢記總書記囑托 振興發展譜新篇

【專題】聚文明力量 促鄉村振興

【專題】牢記囑托 嶄新答卷——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黑龍江兩周年特別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