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黑龍江綜合  >  科教·就業
搜 索
北斗已成國家名片 全國"一張網"實時定位達厘米級
2018-05-24 10:48:00 來源:東北網  作者:姜輝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東北網5月24日訊(記者 姜輝 編輯 王艷)第九屆中國衛星導航學術年會23日在哈爾濱啟幕,本屆年會的主題為『位置,增強時代』,體現高精度時空信息增強服務通過與移動通信、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的融合應用,助力信息產業、制造業、服務業等多領域進入增強時代。記者在會上了解到,我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自2012年底正式提供服務以來連續穩定運行,目前北斗系統已進入全球組網新階段,應用產業呈快速發展態勢。今年底將建成北斗三號基本系統,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提供服務;2020年,建成世界一流的北斗三號系統,提供全球服務;2035年,建成以北斗為核心的綜合定位導航授時體系。那麼,什麼是北斗系統?目前發展怎麼樣了?開通以來都取得了哪些成果?下面為您一一道來:

第九屆中國衛星導航學術年會在哈爾濱啟幕。東北網記者 姜輝 攝

  什麼是北斗系統?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以下簡稱北斗系統)是中國著眼於國家安全和經濟社會發展需要,自主建設、獨立運行的衛星導航系統,是為全球用戶提供全天候、全天時、高精度的定位導航和授時服務的國家重要空間基礎設施。

  隨著北斗系統建設和服務能力的發展,相關產品已廣泛應用於交通運輸、海洋漁業、水文監測、氣象預報、測繪地理信息、森林防火、通信時統、電力調度、救災減災、應急搜救等領域,逐步滲透到人類社會生產和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為全球經濟和社會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取得了哪些成果?

  北斗系統是國家重大空間信息基礎設施,目前已進入全球組網新時代,應用產業呈現快速發展,成為國家名片。

  A 系統建設方面

  全國『一張網』實時定位厘米級

  北斗系統立足國情,首創混合星座,開創導航定位、短報文通信、差分增強融合技術體制,榮獲2016年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入選2017年世界互聯網大會領先科技成果。

  北斗二號性能穩中有昇。系統連續穩定運行,定位精度由10米提昇至6米。增加4顆備份衛星,2顆已發射入軌。建設北斗地基增強系統,形成全國『一張網』,可提供實時厘米級高精度服務。建成全球連續監測評估系統,具備對北斗、GPS、格洛納斯、伽利略四大系統監測評估能力。

  北斗三號進入全球組網新時代。繼承北斗特色,對標世界一流,增加星間鏈路、全球搜索救援等新功能,播發性能更優的導航信號。發射5顆試驗衛星,星載原子鍾天穩定度達E-15量級,定位精度2.5至5米,較北斗二號提昇1至2倍,同步開展北斗星基增強系統建設。目前,已成功發射8顆全球組網衛星,建成最簡系統。

  B 應用產業化方面

  『北斗芯』規模化應用催生『北斗+』新模式

  6年前,國內沒有一片國產北斗芯片。現如今,已有堅強的『北斗芯』。國產北斗芯片實現規模化應用,工藝由0.35微米提昇到28納米,最低單片價格僅6元人民幣,總體性能達到甚至優於國際同類產品。目前,國產北斗芯片累計銷量突破6500萬片,高精度OEM板和接收機天線已分別佔國內市場份額30%和90%。

  行業區域應用顯現規模化效益。北斗已在公安、交通、漁業、電力、林業、減災等行業得到廣泛使用,正服務於智慧城市建設和社會治理。500萬輛營運車輛上線,建成全球最大的GNSS車聯網平臺,相比2012年,2017年道路運輸重大事故率和人員傷亡率均下降50%以上。公安出警時間縮短近20%,突發重大災情上報時間縮短至1小時內,應急救援響應效率提昇2倍。全國4萬餘艘漁船安裝北斗,累計救助漁民超過1萬人,已成為漁民的海上保護神。

  基於北斗的高精度服務,北斗系統已用於精細農業、危房監測、無人駕駛等領域。

  C 大眾應用方面

  催生新業態在智能手機中正成為標配

  北斗系統應用產業化方面已形成完整產業鏈,北斗在國家安全和重點領域標配化使用,在大眾消費領域規模化應用,由『高大上』轉為『接地氣』,日益走近百姓生活,正在催生『北斗+』融合應用新模式。世界主流手機芯片大都支持北斗,國內銷售的智能手機中,北斗正成為標配。共享單車配裝北斗實現精細管理。支持北斗的手表、手環、學生卡,更加方便和保護人們日常生活。

  以北京為例,33500輛出租車中有21000輛公交車安裝北斗,實現北斗定位全覆蓋;1500輛物流貨車及19000名配送員,使用北斗終端和手環接入物流雲平臺,實現實時調度。

  為解決高精度服務的最後一公裡問題,培育精准時空信息生態環境,降低使用門檻,由兵器集團和阿裡巴巴合資組建千尋位置網絡有限公司,構建基於北斗的高精度位置服務運營平臺,現已覆蓋國內20個省市,提供實時米級、分米級、厘米級和後處理毫米級高精度服務。截至2017年12月底,接入各類用戶數已過1億。2018年5月16日,千尋位置召開天地無間戰略發布會,正式發布星地一體高精度時空服務——『天音計劃』。與單一星基系統相比,『天音計劃』動態厘米級定位服務首次定位時間縮短97%以上,定位精度可提高50%,服務可用率高達99.999%。在自動駕駛、無人機等涉及用戶人身和生產安全的應用場景中發揮重要機制,賦能全球智能智能物聯網應用產業生態。『天音計劃』目前服務覆蓋中國地區,將於2021年實現全球覆蓋。

  北斗融合互聯網催生新業態。至今共發布6版信號接口控制文件和1版服務性能規范。國內從業企業超過1萬4千家,從業人員超過45萬。國內衛星導航產業年產值年均增長率超過15%,2017年超過2500億元,北斗貢獻率達80%。2016年發布《中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白皮書,啟動《中華人民共和國衛星導航條例》編制。成立國家北斗衛星導航標准化技術委員會。北斗與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融合,建成高精度時空信息雲服務平臺,推出全球首個支持北斗的加速輔助定位系統,服務覆蓋200餘個國家和地區,用戶突破1億,日服務達2億次。

  D 國際合作與交流方面

  首個海外中心落成北斗正加速融入世界

  2018年4月10日,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與阿拉伯信息通信技術組織,在突尼斯埃爾賈紮拉科技園聯合舉辦了中阿北斗/GNSS中心落成儀式。這是首次在海外設立北斗中心,加快北斗服務阿盟地區乃至全球發展的重要環節。

  國際合作與交流方面,北斗系統全面開展大國合作,成立中俄衛星導航合作項委會、中美衛星導航合作工作組。開通中俄衛星導航聯合監測平臺,與美、俄分別簽署系統兼容與互操作聯合聲明,為多系統實現共贏,全球用戶享受更加高效可靠服務做出中國貢獻。

  廣泛參與多邊合作。積極參與聯合國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國際委員會,2012年主辦第七屆大會,2018年將主辦第十三屆大會。北斗已加入國際民航、國際海事、3GPP移動通信三大國際組織,還將為全球提供免費搜索救援服務。

  積極推動服務世界。與南亞、中亞、東盟、阿盟、非洲等國家和組織建立合作機制,舉辦『北斗亞太行』、『北斗東盟行』、中阿北斗合作論壇、中沙衛星導航研討會等系列活動,加強技術交流和人纔培養,服務『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北斗將以嶄新姿態、更強能力、更好服務,造福人類,服務全球。

責任編輯:王艷

【專題】位置,增強時代——第九屆中國衛星導航技術與應用成果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