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5月25日訊(記者 王春穎 編輯 王艷)進入高考季,不論是考生還是家長都變得緊張起來。還有不足半月就要迎來2018年高考,就考生關心的應試心態調節等問題,記者近日采訪到了哈三中心理教研室主任唐燁。唐燁老師教育經驗豐富,在聽了記者的發問後,從三個方面解答了廣大考生的疑問。

哈三中心理教研室主任唐燁
答題時突然空白?克服恐懼要『認』
『高三學生的心理諮詢,出現在新高三學生入學後每年11至12月份,其次是臨考前。』唐燁老師告訴記者,最近有學生向她反饋,在參加市校模考等大型考試時常會出現臨考大腦突然『空白』。
『有相當數量的考生會出現這種狀況,知識儲備十分充足,但是臨考就陷入了對考試的恐懼之中,多數出現在一些學習成績中上等的同學中。』唐燁老師表示,這部分考生在審題過程中總是希望能夠完美地從試題中快速提取出有用的解題信息,但隨著考題的不斷創新,有時可能一遍審題後並未提取完整,這時這部分學生就會焦躁,他們害怕遺忘審題信息,忽略思維進程,形成大腦暫時性空白,影響作答質量。
唐燁老師建議廣大考生,對此要學會『認』。一是要有正確的『認知』,要知道自己所處的這種擔懮、緊張的狀態是正常情緒下都會產生的,這並不算什麼;二是要『認慫』,要學會接納自己的真實狀態,在嘗試解答無果的時候,要積極接納,進入其他試題的作答,不要自暴自棄;三是要認命,要堅信當下是最好的選擇,忠於自身的實際水平,不要對自己有過大、不切實際的期待,不要過分地乾擾自我選擇。
考前焦慮?用愉快事物調節情緒
不少考生在臨考試的階段出現了考前焦慮現象,通常表現為用考試成績和結果來衡量自身是否實現了價值,家人長輩是否滿意等等,在質疑自身實現的可能性的同時,焦慮隨之產生。
對此,唐燁老師建議用『手段目的化』和『需求滿足最小化』兩種方式來調節緩解。『手段目的化』是指考生在考前用乾預手段來控制、保持復習節奏,計劃中該做什麼就去做,不要因為想要達到的結果或者其他因素而改變計劃。
『需求滿足最小化』是指不要專注於自我、專注於任務、專注於結果,在備考最後的幾天中,如果碰到難解的題令考生情緒波動、產生焦慮情緒,考生不妨停下手中的試題,找出自己最『拿手』的科目,用輕松和愉快來緩解調動情緒,待緩解過後再研究之前未解的難題,這時難題可能就迎刃而解了。
身心協調軀體調試同樣很重要
唐燁老師建議廣大考生要充分利用軀體調試來緩解考前和考中的壓力和焦慮情緒。
『建議考生要適當運動,跟著陽光跑,每天要曬足太陽。』唐燁老師告訴記者,陽光能夠增強記憶力、調節心情,在陽光下適當運動後,就會發現接下來的學習更加專注,學習效率也更高。
其次,唐燁老師還介紹了能夠有效緩解壓力、焦慮感的腹式呼吸法。即充分呼吸,吸氣將氣吸滿、把腹部吸到鼓起,然後在慢慢呼出,越慢越好。『在考生進入考場後坐定,會有一系列規定動作後方能分發試卷,這期間最少有15分鍾,認真地做6次腹式呼吸法能夠有效幫助考生調節情緒,排解焦慮感。』唐燁老師說。除此之外,還可以借助人體穴位來緩解緊張,即按壓內關穴,可以調節和舒緩由於刺激和焦慮引起的心髒不適和神經緊張。
在答題時,如果遇到暫時性空白,考生可以暫時停下來。『很多同學反饋,在數學科目的考試中,遇到難題或者沒有解題頭緒時,整個人就開始慌亂了,也沒有心思再繼續作答了。但看到周圍的考生都在奮筆疾書,擔心自己答不完題,就更著急了,形成了狀態「出竅」,陷入焦慮。』唐燁老師告訴記者,這種情況下,建議考生采取脫離接觸的方法,不妨去趟洗手間或者停頓一分鍾,以暫時脫離接觸替代焦慮。
最後,唐燁老師還告訴了記者一種『睡眠取勝法寶』,即解決考試前夕的失眠問題。她說,失眠是由於潛意識裡還在生氣、計算、在乎,既有考試帶來的興奮緊張,也有對於考點不斷的潛溫習,極易出現失眠。談及此,唐老師笑著說:『考前失眠的解決辦法是三步解決法,那就是不生氣、不計算、不在乎。』不生氣即失眠不要煩躁,睡不著就歇著,閉著眼睛平躺;不計算即控制大腦不再過濾知識,聽聽音樂讓自己放空;不在乎就是不強制自己睡眠,放松纔是保證睡眠的關鍵。
【教師簡介】
唐燁:哈三中心理教研室主任。國家級心理諮詢師,催眠師,全國特色教育優秀教師,第二屆全國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十佳』教師,省首批心理健康教育教學能手,省心理衛生協會常務理事,哈師大碩士生導師,哈市科研帶頭人,哈市兼職教研員,哈市級優秀教師,榮獲哈市教育系統『身邊的好老師』榮譽稱號。多次做客省市電視臺『中高考直通車』節目,在報刊雜志發表文章200餘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