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黑龍江綜合  >  科教·就業  >  科教
搜 索
廣開『藥方』 引鳳留纔興龍江
2018-05-26 08:58:20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郭俊峰 蘇強 劉劍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任輝在工作中。

  李偉在實驗室工作。

  核心閱讀

  人纔是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因素,『如何為振興龍江留纔、引纔』一直是龍江人思考的重要課題。習近平總書記2016年5月在黑龍江視察時強調,要加大人纔培養和智力引進力度,完善人纔激勵機制,吸引更多人纔為振興發展服務。

  兩年來,我省出臺了一系列高含金量的政策措施,創新人纔培養引進機制,支持高校、科研院所、高新技術企業、產業園區等為人纔搭建事業平臺,去年全省有861位優秀科技人纔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獲經費支持4.17億元;省自然科學基金新支持471位科技人員開展產業基礎研究。賦予創新領軍人纔更大人財物支配權、技術路線決策權。加大柔性引纔力度,在科研立項、創投融資、成果轉化等方面給予特殊待遇,並面向全球吸引和集聚高層次人纔,同時加大對青年人纔的培養力度。一系列療效顯著的『藥方』,為龍江全面振興儲備了大量人纔資源。

  建立『專家制度』凝聚『龍江智庫』

  2017年7月的一個上午,省委書記張慶偉專程到東北農業大學看望慰問著名蔬菜育種專家李景富教授。李景富教授被譽為『中國番茄大王』,他改寫了我國沒有自主番茄品種的歷史,他用50年時間趕超了國外一個多世紀的番茄育種技術,讓番茄成為國人餐桌上再普通不過的美食。他共育成番茄新品種27個,其中國審品種5個,推廣到全國多個省市。他為我國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農民增產增收作出了重要貢獻。

  張慶偉參觀了李景富教授科研成果和校內番茄育種棚室,詳細了解了每項科研成果,並給予充分肯定。張慶偉代表省委省政府對東北農大和李景富教授等農業科技專家的辛勤付出表示衷心感謝。他希望李景富教授和廣大農業科技專家積極探索、大膽實踐,創造更多優秀科研成果,用現代科學技術提昇農業,在推進農業科技創新上再登新臺階,在培養農業科技人纔上再創新佳績,在服務『三農』工作上再作新貢獻。李景富教授也激動地回答,『一定加強農業科技創新,積極推動番茄品種國產化,為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龍江農業現代化建設貢獻智慧和力量。』

  同樣一幕令『人纔』振奮的場景出現在2017年9月8日,在第33個教師節來臨之際,張慶偉專程到哈爾濱工業大學和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703研究所,慰問教師代表,看望聯系服務專家。張慶偉強調,要落實好省級黨員領導乾部聯系服務專家制度,關心專家身心健康,支持專家創新創業,推動聯系服務專家工作制度化常態化,廣泛凝聚智慧力量推動龍江振興發展。

  『聯系服務專家工作制度』擲地有聲,在全省迅速建立並落實,院士專家們也紛紛表示,願用畢生所學為龍江振興發展貢獻力量。同時,這項制度更激發起龍江廣大專家學者乾事創業的熱情。

  搭建事業平臺引纔落地生根

  『創新驅動實質上是人纔驅動。』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斷,指明了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著力點。

  我省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大力推進全社會創新創業。通過思想發動、典型引路、搭建平臺、政策支持,在供給側生成更多市場主體,留住更多寶貴人纔。現在,越來越多的職能部門、群團組織和企業家愈發深刻意識到,人纔的價值以及為其搭建創新創業平臺的重要意義。

  哈工大焊接集團是由省政府、哈爾濱市政府和哈爾濱工業大學共同組建,主要為航空、航天、核電等高端制造行業對激光制造技術與裝備需求,提供材料、工藝、裝備一體化的解決方案,目標是打造我國機器人激光智能焊接技術與裝備的領軍企業。從2016年7月正式運營到2017年7月,企業簽訂了運載火箭用高精度柔性激光切割及焊接系統、新一代速滑冰刀智能激光焊接及自動衝壓生產線等8項合同,合同金額達6000餘萬元。2017年第三方評估,公司市值達六億元。企業負責人耿慶鋒向記者介紹,企業立竿見影取得不錯的成績,其創建與發展離不開依托哈工大組建的黑龍江省工業技術研究院,企業現研發團隊核心均來自哈工大材料學院焊接教研室,技術骨乾近三分之一是哈工大畢業生,是省工業技術研究院切實解決了很多科技創業人纔的編制問題、初創資金問題、產業鏈資源共享問題等,讓科研人員能盡情發揮所長,實現了『人纔』與『平臺』的完美對接。

  據介紹,省工業技術研究院目前吸納了博士學歷高科技人纔201人,累計孵化成立科技企業122家,畢業企業23家,吸引了91家投資機構洽談合作,僅2017年孵化企業就獲融資(含意向性)5.63億元。耿慶鋒說,『事實證明,相對於薪酬、福利待遇、優惠政策等留纔引纔條件,為人纔提供一個「事業的平臺」更具吸引力,我們企業就是政府創建的眾多平臺之一,這些平臺為人纔的發展提供了自由馳騁的空間,相對於物質待遇,人纔更期待的是有「用武之地」,從而證明和實現自己的價值。』

  實行分配新政彰顯知識價值

  耿慶鋒告訴記者,除了為人纔搭建起事業的平臺外,省工業技術研究院還有一項政策受到科研人員極大認可,他們把知識產權作價入股收益的70%~80%獎勵給科研人員,這無疑是對人纔取得佳績最好的認可和最實惠的褒獎。

  為充分發揮收入分配政策的激勵導向作用,更大限度地激發我省科研人員創新創業積極性,2017年8月11日,我省7部門聯合下發了《關於貫徹落實〈關於實行以增加知識價值為導向分配政策的若乾意見〉的通知》。

  該《通知》明確指出,一切創新活動、科技活動都是人做出來的,需要通過發揮收入分配政策的激勵導向作用,讓智力勞動獲得合理的回報。使科研人員收入與崗位職責、工作業績、實際貢獻緊密聯系。目前,我省確定了省科學院、省農科院、東北農業大學、黑龍江大學4家試點單位,有針對性地探索改革,及時總結可復制可推廣的成功經驗。

  作為省科學院自然與生態研究所的一名科研人員,羅春雨向記者談了對此舉的看法,『分配新政真正體現出「知識」的價值,承認了科技人員的腦力勞動,對合理回報給予制度性保障,也為科研人員解除了後顧之懮,使科研人員可以心無旁騖將精力放到科學研究工作上。』還有的科研人員表示,通過收入分配政策的激勵作用,能夠很好地促進公益性科技成果社會化轉化。分配新政使每個人既有危機感,又有物質獎勵的幸福感,是努力提昇自我價值的動力。據省科學院相關負責人介紹,通過實行分配新政,預計2017年和2018年該院科研人員總收入年均增加181.95萬元,同比2016年末年均增加25.43%。

  哈工大譚立英教授轉化國家技術發明獎一等獎『星地激光鏈路系統技術』成果,成立衛星激光通信公司,學校將85%的成果轉化收益獎勵科研團隊。

  一件件鮮活的事例,生動反映出我省積極為人纔創新創業、科技成果轉化『松綁』的決心和力度,把科技成果的使用權、處置權和收益權賦予創造成果的單位和個人,促進股權期權激勵政策落到實處,鼓勵科技創新人纔轉化成果獲得財富,充分釋放了『最強大腦』的創造潛能和經濟價值,而且在全社會營造了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纔、尊重創造的良好氛圍。

  我省一項項極富誠意的人纔制度的建立,一項項高含金量的人纔政策的出臺,釋放出強大的人纔紅利,期待各路英纔在這片識纔重纔的熱土上自由馳騁、大展其長,與龍江人民攜手創造黑土地上的繁榮與振興。

責任編輯:李玥

【專題】牢記囑托 嶄新答卷——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黑龍江兩周年特別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