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央企地方緊握手融合發展大步走
2018-05-27 08:48:12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王瑋 桑蕾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哈爾濱汽輪機廠有限責任公司的工人進行部件加工。

  綏芬河國林木業的工人在進行生產。

  焊花飛濺,照亮了廣大職工的美好未來。

  中船重工龍江廣瀚燃氣輪機有限公司的車間內,技術人員在進行產品研發。

  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703研究所的部分技術人員。

  中國一重集團有限公司。

  核心閱讀

  習近平總書記在我省視察時強調,駐省央企要積極與地方協同發展、融合發展,這為龍江與央企深化合作、融合發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龍江與央企合作基礎深厚堅實。龍江和央企有著割不斷的血脈淵源,龍江發展蘊含著央企的巨大貢獻,央企發展也離不開地方的積極保障。資金實力雄厚、人纔濟濟、管理先進的央企林立龍江,匯集在龍江的『老字號』、『原字號』、『新字號』產業中。央地合作,就是將央企和龍江的優勢結合,產業協同發展、融合發展,在產業轉型昇級、產品配套協作、混合所有制改革、商業模式創新和科技成果轉換等方面合作,實現1+1>2的效應。目前,央地合作不僅簽訂了一批科技含量高、帶動能力強、經濟效益好的合作項目,而且還在向具有龍江特色的新興領域邁進。雙方圍繞重點產業建設、推進科技創新、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共享『一帶一路』機遇等領域進一步深化合作,既為央企經營拓展空間,也為地方發展增添動力。

  央企,龍江。一雙雙合作的大手,在老工業基地這片熱土上,緊緊地握在一起。雙方攜手,以總書記重要指示為引領,共揚央地合作好傳統,共譜融合發展新篇章,共闖全面振興新路子。

  黑龍江日報5月27日訊 在老工業基地這片熱土上,央地合作的大潮風起雲湧。在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龍江的征程中,央企地方緊握手,正在以總書記重要指示為引領,走出一條協同發展、融合發展的新路。

  央地合作開啟『蜜月』模式

  對於哈爾濱人來說,703研究所是一個熟悉而神秘的地方。隸屬於中船重工的703研究所是我國燃氣輪機研究領域的NO.1。2012年,中船重工、703研究所與我省聯手打造燃氣輪機產業園,積極推進燃氣輪機在民用領域大展拳腳。一個全國最大、技術實力最強的燃氣輪機產業園正在全力建設中,一條圍繞燃氣輪機生產的配套產業鏈條也日漸清晰。

  燃氣輪機產業園堪稱我省與央企合作的成功范例。

  央地合作,由來已久。多年來,中央企業和黑龍江的戰略合作不斷深化,建立了良好溝通合作機制,形成了融合發展的良好局面。自2010年開始,雙方定期召開項目對接會,簽訂了一批科技含量高、帶動能力強、經濟效益好的合作項目。央地合作之花,競相綻放。

  2016年的央地合作交流會議,將雙方合作推向一個新高度,開啟了雙方攜手合作的新篇章。

  2016年9月23日,黑龍江省與中央企業融合發展合作交流會議在哈爾濱舉行。80多家中央企業現身龍江,中國航空工業集團、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中國第一重型機械集團等重量級企業閃亮登場。現場介紹踴躍,謀求合作真誠。這次大會,我省與央企簽約60個項目,簽約金額約1342.3億元,覆蓋了13個地市和2個省直單位、4所大專院校和科研院所,對接了38家中央企業。

  這是央企歷次參加我省央地合作交流會議戶數最多、人員最多、行業最多的一次。央地合作開啟『蜜月』模式——

  省政府與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國家開發投資公司、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簽署了4個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這是地方與央企在更高層次、更寬領域、更長時期實現深化合作、深度融合的重要標志,引領央地融合發展站上新高度;

  我省與央企簽署了產業轉型昇級和產品配套協作項目35個。這些項目,將促進我省裝備制造、能源、石化、食品等傳統產業向中高端邁進,推動傳統優勢產業鏈條向下游延伸,發展新產業新產品,培育增長新動力;

  我省與央企簽署了混合所有制改革項目5個。這既能有效促進國有企業轉換機制、完善現代企業制度,放大國有資本功能,提高國有資本配置和運行效率,切實增強國有經濟活力、控制力、影響力和抗風險能力,又能支持民營企業和社會資本參與國有企業改制重組,引導民營企業和國有企業建立配套協作機制,為我省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注入新鮮活力;

  我省與央企簽署的項目中,PPP、基金等商業模式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項目16個,標志著我省依靠創新驅動激發改革發展的內生動力和發展活力呈現出良好勢頭,必將加速黑龍江培育新動能、發掘新動力。

  據省國資委透露,此次會後央地又新生成合作意向和線索57個。自此,央地合作開啟龍江經濟發展黃金期。

  央企試水龍江特色產業

  央地合作,正在向具有龍江特色的新領域邁進。

  鄭新毅,一重集團(黑龍江)農業機械發展有限公司業務負責人,正在為一重試水新領域『打前站』:『一重是有名的重工企業,一向擅長鋼鐵、能源、石油、化工等領域,沒想到現在竟然成立了創新發展推進組,要發展農機、冷鏈物流、互聯網,這跨越真是太大了。』

  2017年4月,一重提出推進地企融合發展,鄭新毅被調到農機板塊項目推進組,擬建農機產業聯盟,引進先進設備和技術,帶動我省農機產業發展,提高農耕機械化率。同時打造維修聯盟,解決收割設備的使用、維修、保養等問題。

  一重瞄准農機,央地融合孕育發展新機遇。

  時隔不到1年,今年1月,中國一重在哈爾濱注冊設立『一重集團(黑龍江)農業機械發展有限公司』。3月31日,一重集團(黑龍江)農機綜合服務平臺上線運營。

  此次上線推出的農業機械綜合服務平臺是該公司開發的包含農機產品銷售、報廢回收等業務的網上交易服務平臺。同時,該公司還將通過整合國內外技術資源,吸納社會資本參與,建立農機生產企業和農機經銷企業產業聯盟等形式,為進一步提昇我省農機裝備產業整體水平和零部件自主配套能力,促進黑龍江省大農業發展提供全方位系統化服務。中國一重立足龍江大地,努力展現央企擔當。

  中國一重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劉明忠說,一重集團(黑龍江)農業機械發展有限公司是中國一重作為地處龍江的中央企業和我國重型機械行業龍頭企業,將企業產業結構調整與龍江全面振興發展緊密結合,充分發揮央企的技術優勢、品牌優勢和龍江的地域優勢、產業優勢,積極發展現代農業機械板塊,深入推進央地融合協同發展而開闢的新業務板塊。

  據了解,不僅如此。一重集團總經理趙剛描繪了包括農機板塊在內的四大創新板塊,堪稱『天馬行空』。目前,一重整個格局版圖在變化。原來偏重機,像煉鋼、機械、熱處理等產業都講究『大』和『特』,都是重器,今後格局將變化,在形成專項設備、新材料、高端裝備和現代服務業等傳統板塊的基礎上,正在創新籌劃發展新能源板塊、環保板塊、農機板塊、金融板塊四大板塊。

  可以預見,中國一重將與黑龍江在更加廣泛的領域開展合作,前景可期。

  央地合作實現1+1>2效應

  資金實力雄厚、人纔濟濟、管理先進的央企林立龍江,匯集在龍江的『老字號』、『原字號』、『新字號』產業中。央地合作,就是將央企和龍江的優勢結合,產業協同發展、融合發展,在產業轉型昇級、產品配套協作、混合所有制改革、商業模式創新和科技成果轉換等方面合作,實現1+1>2的效應。

  打造一個全國燃氣輪機產業基地是龍江的夢想。如今,夢想已經啟航。

  燃氣輪機產業園就是夢想開始的地方。目前,703所中小型燃氣輪機產業園已具備部分生產能力,預計今年四季度完成所有設備安裝調試工作,正式投產。同時703所憑借系統設計、EPC總包、裝備研制供貨和運營維護等方面的優勢,擬與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黑龍江省政府、哈爾濱市政府及社會資本共同合資組建能源公司。

  打造中俄木材產業服務鏈,中林在行動。

  中林集團在綏芬河已經投資多年,建立了國林木業城,鼓勵中小微企業入駐,利用央企龐大的資金鏈條激活中小微企業的活力。經過多年深耕,中林集團通過資金鏈、產業鏈、供應鏈實現三鏈融合,實現了一根進口原木從資源落地加工到出口的完整產業鏈。目前他們已經和牡丹江、穆棱進行合作,以口岸綏芬河為牽動,內陸牡丹江穆棱在成品、品牌上下功夫,希望在未來能夠形成海陸統籌、南北相濟、境內外互動的服務框架,打造中俄木材產業服務鏈。

  還有更多合作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

  國家開發投資公司正在積極推進2016年與我省簽署的戰略合作框架協議。下一步將與黑龍江深入對接,在裝備制造產業昇級、健康養老旅游、實施產業扶貧等方面廣泛開展合作;

  佳木斯市政府與哈爾濱電氣集團公司、中國國際工程諮詢公司、中國建材集團凱盛科技集團等9家央企簽訂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訥河市政府與一重集團(黑龍江)農業機械發展有限公司簽署戰略框架協議……

  央地合作,有的已經瓜熟蒂落,有的正蓄勢待發。雙方攜手,真誠合作,共同橕起老工業基地振興的未來。

  本版圖片除署名外均由本報記者蘇強攝

責任編輯:王輝

【專題】牢記囑托 嶄新答卷——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黑龍江兩周年特別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