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記總書記囑托
引領八岔赫哲群眾率先致富奔小康
高學智
同江市有八岔和街津口兩個赫哲民族鄉,是赫哲族的發祥地和主要聚居區。2015年至2017年八岔鄉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3400元提高到15977元,八岔村由16102元提高到20996元。2017年八岔鄉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文明單位標兵,八岔村榮獲全國文明村等稱號。
2016年5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親臨八岔看望赫哲族群眾,作出了率先致富奔小康、學習好民族文化、生活欣欣向榮、各民族共同發展進步的殷殷囑托,兩年來,我們牢記總書記囑托,提振信心、激發動力,帶領赫哲群眾學講話、謀振興、闖新路。
牢記『致富奔小康』囑托,赫哲群眾增收門路更寬了。總書記在八岔說『船兒滿江魚滿艙』美好畫面給他留下深刻印象,所以我們要保留好赫哲漁獵生產的傳統,同時積極拓寬增收渠道,讓赫哲群眾的腰包鼓起來了。赫哲人有了自己的綠色食品品牌。注冊了『赫鄉田源』農產品地理標識,去年發展芸豆、綠色大豆、高粱等訂單種植1.7萬畝。發展大型農業合作社6家,土地規模流轉5.8萬畝,帶動430戶農戶合作經營。赫哲人組建了自己的漁業合作社。引導赫哲人組建了6家水產養殖合作社,年產25萬斤。赫哲人辦起了特色旅游業。建設了天賜湖公園、二道江灘地、伊瑪堪傳習所等文化旅游設施,開辦了赫哲部落魚鍋宴、赫家?等特色餐廳,設計了『赫鄉民俗游』『灘地漁獵體驗游』線路。兩年來全鄉累計接待游客4.2萬人(次),實現旅游純收入220萬元,帶動赫哲群眾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
牢記『學習好民族文化』囑托,赫哲文化越來越有吸引力了。總書記的到來,讓八岔村知名度更高了,赫哲文化火起來了。赫哲鄉村辦起了民間藝術團。編排演出民族歌舞,參加著名赫哲歌舞史詩《烏蘇裡傳歌》演出。八岔村有了自己的《村志》和民族教材。組織編撰的《八岔村志》被作為全國首批名村志出版發行。編寫了《小學赫哲族語言》《赫哲族傳統體育項目》等民族教材,在八岔小學開設民族課程。舉辦了赫哲族冬捕節、漁獵文化節、大馬哈洄游節和赫哲龍舟大賽等節慶活動。赫哲族與俄羅斯那乃族同宗同源,八岔村與俄那乃村建立友好關系,同時與北京果園、浙江花園等國內名村結成友好村,提高影響力。
牢記『生活欣欣向榮』囑托,赫哲群眾幸福指數更高了。兩年來,八岔赫哲群眾生活質量提高了,日子越過越紅火。脫貧致富的步伐加快了。在八岔村的示范引領下,全鄉134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已有75戶順利脫貧,未脫貧59戶通過金融扶持和合作社幫聯『雙帶動』實現產業全覆蓋。人居環境越來越好了。加快推進鄉村振興戰略,投資完善了八岔赫哲新區、村級文化活動中心等基礎設施,赫哲人過上了住樓房、上寬帶、喝自來水的城市生活。民生保障更加有力了。建設了八岔中心校教學樓,提高了八岔村醫療衛生水平,建立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實現了赫哲族群眾病有所醫、學有所教、老有所養、住有所居。
牢記『共同發展進步』囑托,赫哲群眾的精神面貌越來越好了。我們通過各種形式,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黨員帶頭創業意識更強了。李景山開辦了農機合作社,帶動12戶群眾一起發展生產致富;尤俊宏利用農閑時間輔導村民薩滿舞,帶領赫哲群眾演出創收。群眾致富乾勁更足了。尤雷開辦了莫日根魚鍋宴,把赫哲族餐飲業帶到了同江市區;李秀江組建了勞務服務公司,組織帶動62戶農戶參與環境整治和基礎設施建設增收。鄉風文明更好了。完善村規民約,精神面貌煥然一新。總書記到八岔看望的尤桂蘭家庭,被授予全國文明家庭稱號。
八岔鄉位於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我們堅信綠水青水就是我們的金山銀山,要始終堅定綠色發展、生態優先,在下一步的工作中,將重點抓好三件事。一是爭當鄉村振興排頭兵。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突出抓好鄉村治理和環境改善,借鑒發達地區村域股改經驗,發展和壯大村集體經濟,成為鄉村振興的標杆。二是聚焦產業致富方向。發展綠色有機農業,抓好赫鄉田源品牌的市場推廣,發展山藥、大球蓋菇等特色農產品種植。發展綠色水產養殖,組織全鄉水產養殖戶成立農民合作社聯合社,擴大水產養殖5600畝。發展綠色民族旅游。做強做精赫哲民俗游和漁獵體驗游。三是當好赫哲文化傳承人。抓好赫哲文化的時代創新,實施赫哲文化數字化保護工程,舉辦好『洄游節』『冬捕節』等傳統民族節慶,打造八岔赫哲文化品牌。
最後,我代表八岔赫哲族群眾,對國家民委、省委省政府和佳木斯市委市政府多年來一直關心支持八岔赫哲族發展,表示深深的謝意。赫哲族是感恩、自強的民族,我們將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用發展實績和工作成果,來感恩回報總書記的關注厚愛,向中央、省委、市委交上一份滿意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