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加大投入綜合施策 黑龍江省全力保護黑土地
2018-05-29 09:51:35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宋晨曦 黃春英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黑龍江日報5月29日訊 推行現代耕作制度和綠色生產方式,近兩年,我省切實把保護利用好黑土地,作為推進農業綠色發展、實施『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當好糧食安全『壓艙石』的重要舉措,堅持管控與修復並重、保護與利用統籌、用地與養地結合,加大投入,綜合施策,有效提昇了黑土耕地質量,為加快推進農業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目前,黑土耕地有機質由2007年以前年均下降0.074個百分點減緩到0.023個百分點,局部區域有機質下降勢頭得到遏制,農墾和大型農機合作社耕種的土地出現恢復性增長。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保護黑土地這極為珍貴的自然資源,綜合施策,精准發力。建立科學輪耕制度,推行深松整地,利用大機械深松整地來解決土壤板結、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提高土壤蓄水保?能力。通過加快農機合作社、家庭農場、種糧大戶等新型經營主體建設,裝備100馬力以上大型拖拉機3.6萬臺。目前,全省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程度達到96.8%。全省旱田耕層厚度平均提高到23.1厘米,比2007年提高6厘米,每畝增加蓄水能力4.4噸。

  實施耕地輪作,纔能解決連作造成耕地土壤養分偏耗、病蟲害加重的問題。近幾年,我省加快種植結構調整,采取旱改水以稻治澇,減少非優勢區玉米種植,增加大豆、雜糧、雜豆、果蔬等經濟作物,全省玉米面積調減近3400萬畝,增加大豆面積2300多萬畝。同時充分發揮大機械作用,實施以秸稈還田覆蓋、少免耕播種、深松蓄水和藥劑滅草等技術為內容的保護性耕作技術。目前,全省已建立省級保護性耕作示范縣25個,實施以機械化免耕播種為主體的保護性耕作面積1041.4萬畝。

  針對土壤有機質下降的現實,我省千方百計增加有機物料還田量。在實現作物根茬全部還田的基礎上,積極探索秸稈還田,形成了玉米秸稈機械粉碎翻埋、碎混、覆蓋等技術模式。2017年全省整合3億元資金重點用於翻轉犁補貼,提高農作物秸稈翻埋還田能力,同時對玉米秸稈實施深松整地全量還田的經營主體給予補助。 2017年,全省玉米、大豆、水稻等秸稈還田面積10252萬畝,有機物料回田3718萬噸。

  逐步以有機肥替代化肥,對保護黑土地意義重大。近兩年,我省抓住畜牧業大發展的有利契機,加強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實現變廢為寶、變害為利。2016年我省投入2000萬元專項資金,在雜糧雜豆、蔬菜瓜類、薯類水果、鮮食玉米等20種作物種植和綠色食品生產上開展『有機肥替代化肥』試驗示范,試驗示范項目點達到221個,帶動全省500萬畝耕地施用有機肥1300萬噸。

  黑土地保護是一項系統工程,需建立保護長效機制。2016年7月1日,我省正式實施《黑龍江省耕地保護條例》,實現耕地保護的制度化、法治化。省農委制定《黑龍江省黑土地保護治理『十三五』規劃》和《黑土耕地保護指導意見》,對黑土地保護進行統籌規劃和部署。並對黑土地耕地進行質量監測,全省建設黑土地耕地質量監測點2.41144萬個,建立省級耕地質量監測綜合數據管理平臺。

責任編輯:王艷

【專題】牢記總書記囑托 振興發展譜新篇

【專題】牢記囑托 嶄新答卷——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黑龍江兩周年特別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