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住有所居弱有所扶 扶貧政策溫暖心窩
2018-05-30 10:33:08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董新英 劉心楊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核心閱讀

  習近平總書記在我省視察時,對龍江脫貧攻堅工作指明具體路徑和方法,提出非常具體的要求。作為全國有扶貧開發任務的22個省(區、市)之一,兩年來,省級層面出臺健康扶貧、產業扶貧、社會保障等13大類128項政策文件,建立起脫貧攻堅『四梁八柱』的政策支橕體系。隨著住房安居工程的穩步推進,貧困村舊貌換新顏給貧困群眾帶來的喜悅;隨著醫療保障越來越完善,因病致貧戶享受到健康扶貧政策而得到救治;隨著教育扶貧一系列舉措落地,貧困家庭的孩子在九年義務教育階段不因貧而輟學。『兩不愁三保障』在我省貧困鄉村正在成為現實。

多種醫療扶貧政策,讓明水縣貧困群眾看病不再發愁。

  【樺川 貧困戶『安居』百分百】

  『以前和兒子在一起住,兒子家要供兩個大學生,家裡負擔重就把房子賣了外出打工。從2014年開始,我們老兩口就租房子住了。』

  在樺川縣東河鄉九陽村幸福大院401號,72歲的毛慶文老人和老伴徐桂芹向記者講述著曾經『居無定所』的難處。令人高興的是,2017年10月他們住進了村裡專門為貧困戶建起的幸福大院。『我們住上了有室內衛生間的暖屋子,這都是黨的扶貧政策給我們帶來的幸福。』

  在樺川縣九陽村的幸福大院,記者看到這裡共有5棟房屋,住著東河鄉7個村35戶無房戶和危房戶,室內有衛生間、節能鍋爐,生活方便舒適。東河鄉興安村貧困戶王玉告訴記者,他們之前的房子房柁都塌了,住進幸福大院別提多高興了。『過年的時候,我姑娘要接我去她家,我說還是我這幸福大院暖和!』王玉的愛人付玉蓮敘說著住上新居的滿意。而住上新居的李紅軍在幸福大院當上了保潔員,不但解決了住房,還能賺錢貼補日常開銷。

  樺川縣住房安居工程走在全省前列。2017年3月,樺川縣全面開展農村住房情況普查和建檔立卡貧困戶危房信息比對核實工作,成立5個工作小組深入村屯,對危房存量情況進行調查摸底,做到『四清』,即:改造戶數清、改造意願清、改造類別清、目標任務清。同時,聘請省寒地院對全縣存量危房進行鑒定,最終確定需改造的四類重點人群3095戶,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1958戶。樺川縣千方百計籌措危房改造配套補助資金,通過多方征求鄉鎮、村屯、農戶及施工隊伍的意見,制定了《樺川縣農村危房改造工作實施方案》,堅持『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采取『建、修、買、租、進』5種方法,推進1958戶貧困戶危房改造。 2017年年底,樺川縣全部完成建檔立卡貧困戶危房改造工作。

海倫市百祥鎮百義村光伏項目建成了,貧困群眾坐享紅利。

樺川縣貧困村建起『幸福大院』,困難群眾住房有了保障。

  記者走訪的九陽村幸福大院只是樺川縣開展住房安居工程的一個側面,對應的措施為『進』。樺川縣住建局質監站站長孫立東告訴記者,『進』就是進駐幸福大院和養老中心,解決貧困戶、五保戶、低保戶、殘疾人等住房問題。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樺川縣還采取『建』、『修、』『買』、『租』等方式解決住房困難戶難題。 『建』,就是按照國家基本標准對新建房屋農戶給予補助;『修』,就是統一施工標准對有修繕必要的危房進行維修;『買』,就是通過購買本村閑置磚房的方式解決農戶住房問題;『租』,就是簽訂五年租房協議,由縣政府承擔租房費用的辦法,解決無能力且無意願改造農戶的住房問題。

  記者在樺川縣一些鄉村走訪看到,通過實施危房改造工程,不僅使農村的整體面貌得到顯著提昇,還有效地改善了農村貧困農戶居住條件,住房困難戶因為實現『安居夢』,對國家以及省、市、縣住房政策的滿意度很高。

  安居夢是植根於每一戶住房困難群眾心中多年的夢,因為政策落地,這個夢正在加速實現,我們期待著看到每一戶貧困戶實現安居守望,和全國人民一道邁入小康社會。

  【青岡 貧困生教育資助全覆蓋】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農村貧困人口義務教育有保障,這是脫貧攻堅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可喜的是,因為教育扶貧的開展,我省無因貧輟學現象發生。

湯原縣香蘭鎮新建村小學的孩子們。

  青岡縣是深度貧困縣,為了保證不讓一個學生因家庭貧困而失學,青岡縣實施『五助兩免一補』政策。青岡縣教育體育局學生資助管理中心主任徐曉光詳細向記者解讀了青岡縣教育扶貧政策。

  針對建檔立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青岡縣級財政每年匹配240萬元開展五項助學。在學前教育階段,對貧困家庭的幼兒進行資助,對每生每年給予500元或1000元補助。對義務教育階段貧困寄宿生發放生活補貼,小學每生每年1000元,初中每生每年1250元。對普通高中貧困學生發放補助金,一檔每生每年3500元,二檔每生每年2500元,三檔每生每年1500元。對職業高中生,每生每年給予2000元資助。對大學生生源地開展貸款助學,貸款限額每生每年8000元。同時,青岡縣每年出資10萬元資助貧困大學新生。

  今年,青岡縣出資免除普通高中建檔立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學雜費,每生每年500元。免除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學雜費,每生每年2000元。發放義務教育和普通高中寄宿制學校低保家庭學生就餐補貼,小學每生每年300元,初中每生每年400元,高中每生每年500元。

  青岡縣實驗中學副校長彭曉宏介紹,在青岡縣實驗中學有605名學生享受國家助學金,低保家庭學生享受就餐補貼,建檔立卡家庭學生有221人,每學期享受免學雜費的政策,學校為30多名特困家庭學生每月充飯卡100元。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學校和老師們對貧困家庭的學生傾斜更多關愛,為他們購置棉衣,帶他們走出校園開闊視野,有的老師義務幫助貧困學生一對一補課。彭曉宏說,貧困家庭的學生是這個家庭的未來和希望,通過開展教育扶貧,將政策向貧困家庭傾斜,便是給了貧困家庭重獲生機的希望。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青岡縣的教育扶貧政策輻射貧困家庭學生學前到大學的各個學段,是全覆蓋的資助體系。青岡縣教育體育局局長湯國輝介紹,貧困家庭學生除了享受五助兩免一補政策,還享受『泛海』助學金,每生可獲5000元資助。2017年,有470多名貧困學生申請到490萬元的助學貸款,大學生信用助學貸款由國家貼息,大學生享受四年無利息。為了方便學生辦理貸款,只要在手機上就可以申請,每年7月份左右是申請高峰。青岡縣將繼續落實各項教育扶貧政策,讓貧困家庭學生不因學費犯難,圓他們的求學夢。

  【富裕 『六條保障線』密織健康保障網】

  一輛『健康快車』駛到百姓身邊,可以在這輛『健康快車』上做全腹超聲檢查、胸部DR掃描、婦科檢查等。日前,記者在富裕縣采訪時感受到這項健康扶貧舉措給貧困群眾帶來的健康福利。

  因病致貧、因殘致貧是當前貧困戶致貧的一個重要群體。我省各地采取進一步健全醫療保險、醫療救助和分級診療制度,多措並舉、綜合施策,下大氣力解決因病致貧、返貧問題。如何創新脫貧攻堅醫療救助新舉措?富裕縣給出了不一樣的答案。

  富裕縣醫保局局長馬宏波說,針對因病致貧這一頑疾,富裕縣堅持靶向施策,堅決守住大病預防、住院報銷、慢病補貼等三道健康關口,通過系統研究和梳理國家關於醫療扶貧方面的政策,出臺了好用管用的醫療扶貧『六條保障線』政策,將各項醫療惠民政策有機銜接起來,織起了一張有力的保障網。

  預防在先讓貧困人口『少生病』

  日前,記者跟隨富裕縣的『健康快車』走進富裕縣富裕鎮楊屯村衛生院。記者看到,等候檢查的村民手中都有一份健康檔案。哈醫大附屬腫瘤醫院公益事業部主任李宏宇告訴記者,這份健康檔案是通過免費篩查建立的。他說,此次走進楊屯村已是流動篩查車第135次出發,富裕縣有90個行政村和8個社區,流動篩查車對這些地區進行全覆蓋式免費篩查,目前已經走完了90個行政村,為11700人建立了健康檔案。

  馬宏波局長介紹,富裕縣實施健康扶貧以來,堅持『減存量與控增量』結合,一手抓治療紮病根,一手抓預防斷病源。開展蹲點、免費篩查、就近診療為貧困人口把好預防關,讓貧困人口少生病。借助全省三級醫院對口精准醫療幫扶契機,支持哈醫大附屬腫瘤醫院與富裕縣人民醫院開展為期五年的合作。癌癥患者就近在富裕縣人民醫院住院,接受省級專家治療,共為2.6萬人次進行了診療。

  保障接續讓貧困人口『少花錢』

  富裕縣人民醫院院長劉國成說,對貧困戶住院實行先診療、後付費。出院當天在醫院『一站式』窗口即時結算。截至目前,在富裕縣人民醫院住院的貧困戶已有3500人次,大醫院的專家到縣醫院為貧困戶做手術,讓貧困戶不出縣城把疑難病癥治好,有一戶貧困戶在縣醫院進行腫瘤化療,一次幾千元的化療費,報銷後,個人只花了8元錢。

  馬宏波說,富裕縣將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兜底保險、商業補充保險、醫療救助、慈善救助『六條保障線』進行有效銜接,減少貧困人口住院費用。馬宏波重點向記者介紹,對經過基本醫療報銷、大病保險、兜底報銷、商業補充保險等4項政策報銷後的合規費用,醫療救助報銷比例70%,最高救助限額2萬元;17種重特大疾病,自付合規費用救助報銷比例90%,最高限額3萬元。而慈善救助保障線則是依托愛心救助扶貧基金,對貧困患者進行的補貼。

  慢病補貼讓貧困人口『少擔懮』

  富裕縣守住慢病補貼關,堅持以慢病服務管理為突破口,依托縣鄉村衛生『一體化』平臺,強化基層服務能力,破解貧困人口患慢病後常年支出藥費的後顧之懮。

  開展慢病補貼。堅持『核定病種、定額補貼』的原則,出臺了《貧困人口慢病補貼政策》,在落實市級9種慢病門診報銷政策的基礎上,對患有腦血管意外、胃癌等10種慢病,且常年用藥不享受市級門診慢性病報銷待遇的,提供佐證材料或經過縣級鑒定後,按相應標准享受400元至600元的縣級慢病補貼。此外,還開展簽約服務。針對當年部分貧困慢病人口不用藥、亂用藥等問題,組建縣鄉村三級醫生組成的醫療團隊,對貧困人口簽訂慢病管理協議,負責做好健康檔案、健康諮詢、臨床診斷、指導用藥及分級診療等工作。

  采訪中,有村民說,原來是小病挺、大病扛、重病躺,現在好了,流動的『健康快車』就在家門口,住院報銷花不了多少錢,真是趕上了好政策。

  如今,富裕縣已申請『全國健康扶貧示范縣』。

責任編輯:王艷

【專題】牢記總書記囑托 振興發展譜新篇

【專題】牢記囑托 嶄新答卷——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黑龍江兩周年特別報道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