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改革東風勁 龍糧大業興
2018-05-30 11:20:01 來源:東北網  作者:宋晨曦 劉心楊 王振良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黑龍江日報5月30日訊 2016年初,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號角吹響,『中華大糧倉』受玉米收儲制度改革的影響,步入了『陣痛期』。同年,習近平總書記來黑龍江省視察工作並發表重要講話,總書記的殷切鼓勵讓全省糧食系統上下為之振奮。

哈爾濱高泰食品有限責任公司生產的速食鮮玉米。

  『民為國基,谷為民命。』玉米從國家包收改為市場化購銷,價格大幅下滑,如何保證玉米購銷順暢、保護農民種糧合理收益和種糧積極性,成為我省糧食部門要面對的首要問題。『全國看東北,東北看龍江』,改革能否成功,龍江責任重大。

  兩年來,糧食收儲制度改革的東風持續強勁,站在新的起點上,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省糧食局與相關部門(單位)密切配合,達成共識:立足於服務農民、服務企業,紮實工作、迎難而上,適應高質量發展新要求,在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前提下,注重提昇品質、增收益,由『種得好』向『賣得好』轉變,靠『賣得好』倒逼帶動『種得更好』,大力推動糧食產業從數量到質量的轉變,在創新變化中譜寫出振興糧食產業的輝煌篇章。

  改革成效顯『龍』字號玉米闖市場

  2016—2017年糧食收購期是國家實施玉米收儲制度改革的第一年。省委省政府堅決貫徹落實國家的決策部署,勇於擔當、積極作為,打了一場玉米市場化購銷勝仗,有力推動了全國糧食收儲制度改革的順利進行。

黑龍江好糧油中國行福建展會現場。

  兩年來,全省上下堅定了丟掉政策性保底收購幻想、主動邁向市場、強化市場營銷的改革決心和信心,玉米由以往『國家包收』變成市場化購銷。

  面對改革的新形勢,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要求各地嚴格落實玉米購銷工作行政主要領導責任制,組織引導多元主體積極入市購銷,加大產銷對接力度,充分發揮其購銷主渠道和生力軍作用,確保了有人收糧;落實信用保證基金制度,玉米收購貸款信用保證基金規模10億元,保證了有錢收糧;省政府及時制定出臺深加工企業和飼料加工企業玉米收購加工獎補政策;落實玉米生產者補貼政策,及時發放,保證了農民種糧合理收益。針對我省地處交通末端,運距長、運能不足,電煤和糧食鐵路運輸爭嘴的突出矛盾,省裡建立了運輸協調機制,一方面積極爭取國家鐵路總公司的支持,增加運力;另一方面由省糧食部門和哈爾濱鐵路局聯合辦公,統籌協調安排全省的玉米運輸計劃,優先保證重點地區、重點企業、重點方向的運輸需求。為緩解鐵路運輸壓力,我省連續兩年出臺政策,免除外銷玉米高速公路通行費,降低了公路運輸成本,做到了有車運糧。

玉米深加工成品。

  玉米收儲制度改革以來,玉米價格隨行就市,深加工企業活力明顯增強。許多玉米深加工企業稱『迎來了好多年都沒有的春天』。全國知名大企業加快在我省投資布局玉米深加工大項目,截至2017年,9個大項目竣工投產,新增玉米深加工能力107億斤,我省玉米深加工能力達到325億斤,同比增幅近50%。

  通過宣傳和指導農戶增強市場意識和質量意識,強化農戶科學儲糧服務措施,有效防止了玉米生霉降質損失,玉米質量和品質明顯提昇,備受銷區飼料企業青睞,為農民好糧賣好價奠定了基礎。目前,全省農民玉米銷售順暢,全省玉米收購均價0 .77元/斤,玉米市場價格同比增幅18%。按照國家統計局提供的我省玉米產量814億斤測算,市場價格因素影響將增加農民收入98億元。

  服務全方位龍糧『賣得好』『儲得安』

  2017年,黑龍江省糧食產量超過了1200億斤,繼續保持全國第一。2017-2018年秋糧收購期,國家深入推進糧食收儲制度改革,玉米繼續執行『市場化收購+補貼』機制;大豆取消了目標價格,政策與玉米一致;水稻堅持最低收購價政策,價格每市斤下調5分錢,降至1.5元/斤。

正在收割的水稻。

  本收購期,全省農民餘糧銷售進度平穩有序。目前,水稻基本全部銷售;玉米除了農民自留糧外,還有10億斤左右是科學儲存;大豆還有25%左右農民待價銷售。據統計,截至4月30日,全省各類入統企業累計收購糧食1103.6億斤。

  收儲制度改革,保證『賣得好』、『儲得安』,保證農民賣糧順暢是基本要求。2018年全省糧食流通工作會議強調,要確保不發生重大安全儲糧和安全生產責任事故;確保農民餘糧順暢銷售,不發生區域性『壞糧』和『賣糧難』問題。

  一直以來,我省糧食部門對農民科學儲糧和市場信息服務的工作貫穿整個收糧期始終。普及科學儲糧相關知識,廣泛宣傳科學儲糧的意義和具體做法;深入村屯指導農戶采取離地儲存、上棧子、碼趟子等庭院儲糧技術措施,促進玉米降水減損、保持糧食質量。同時,為保證有倉儲糧,積極研發適合當前儲糧需求的新倉型,指導農戶自建儲糧裝具,提高科學儲糧比例。另外,強化市場價格等信息服務,引導農民有序、錯峰、適時適價售糧。

黑龍江龍鳳玉米開發有限公司是亞洲單廠最大的玉米淀粉精深加工企業。

  除此之外,省糧食局為保證有人收糧,組織中糧集團、象嶼集團、北大荒集團等大型骨乾企業,把握收購節奏,確保均衡在市,發揮好穩定市場、引導價格預期的作用。指導地方國有企業加快轉變發展方式,開展『代清理、代乾燥、代儲存、代加工、代銷售』等業務,有效開展市場化自主購銷,發揮好應有調控載體作用。引導加工企業堅持保本微利,盡早入市,穩定收購價格,多購、多加、多銷。中儲糧公司在新糧上市後及時輪入中央儲備。利用與廣東省對口合作的機遇,推進我省與廣東省糧食產銷合作,建立廣東省異地儲備32萬噸。並與多家企業簽訂來龍江投資食品及糧食深加工項目。目前,資本、股本合作正在推進中。

  龍糧天下行優質好米『深耕』銷區

  近年來,讓龍江人引以為傲的水稻依然受國家政策扶持。隨著糧食收儲制度不斷向縱深推進,稻米逐步走向市場化的趨勢不可逆轉。主動走向市場,適應改革的新形勢、新格局已成為保持我省優質水稻地位不動搖,保障農民收入不降低的重要途徑。

  2017年初,國家糧食局出臺實施『中國好糧油行動計劃』,計劃提出:把增加綠色優質糧食供給放在突出位置,滿足消費者日益增長的多元化、個性化、定制化糧油消費需求。增加安全、優質、綠色、健康的中高端糧油的供給。

  該計劃的提出為我省糧食發展指明了前進的方向,點亮了遠方的燈塔。

  在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全省糧食相關部門以黑土之名,肩負著『好糧賣好價』的責任與使命,順應時勢,推出『黑龍江好糧油中國行』專項營銷行動。活動在上海、廣州、福建等多個銷區市場陸續展開,集中宣傳知名品牌、地理標志品牌、區域品牌。通過對接洽談、產品展覽、標准宣貫、現場品鑒、地面推介等方式,集中推介宣傳黑龍江好糧油產品。

  好糧油活動給很多龍江企業搭建了產銷對接平臺,同時也增強了稻米企業拓展銷區市場的信心。

  在『黑龍江好糧油中國行』走進深圳專項營銷行動中,通河縣糧食局組織了24家企業去深圳學習經驗。通河縣糧食局副局長鄭憲鋒說:『為了鼓勵通河縣農產品企業盡快發展壯大,通河縣政府積極鼓勵支持通河縣地方企業及合作社在省外建立直營店。只要在通河縣以外,通河本土企業具備獨立固定店鋪銷售通河縣農特產品的專賣店,經營達到一年以上,經通河縣工信部門審核驗收後一次性給予牌匾補貼資金5000元到3萬元不等。』

  5月13日,黑龍江省泰來縣雲橋米業真品直營體驗店在四川成都開業。體驗店是集形象展示、免費體驗和產品銷售於一體的真品直營店,雲橋米業董事長劉鳳雲說: 『體驗店的建立是企業開闢四川市場邁出的重要一步。』泰來縣糧食局副局長、泰來縣大米辦主任路延成認為,與產品價格相比,產品質量纔是經濟發達地區市民最關心的問題,泰來大米價格在8 -20元/斤的中高端產品銷售量遠大於普通米。

  營銷行動走進銷區,『亮』出了我省優質綠色『底牌』。除此之外,更讓龍糧人底氣十足的是2017年8月『黑龍江好糧油團體標准』在『全國團體標准信息』平臺上的正式發布實施。

  據了解,黑龍江好糧油質量標准的建立高於國家、行業協會和企業標准。以食味值作為大米等級的定等標准,取代了以前用加工等級定等的標准。至此,建立了以大米產品高標准領跑產業發展的新機制。

  近年來,隨著大米外銷的步伐加快,龍江大米企業普遍存著在銷售環節低溫保鮮儲藏條件差、公共倉儲物流服務少、中間流通環節多、品質保證和供貨能力低等短板問題。從今年開始,省糧食局將在國內大米主銷區城市開展『黑龍江大米直銷通道』工程建設,將重點建設優質糧油產品保鮮儲存公共倉、物流配送系統、二次加工及分揀分裝設施、現代化管理信息系統和設施、直銷店體系等內容。

  據了解,2017年我省大米銷售187億斤,較上年同比增加17%。主銷區市場影響力明顯提昇。以深圳為例,《調查問卷》顯示,知道『黑龍江大米』和『東北大米』不一樣的比例由23%提高到92%,願意選擇『黑龍江大米』的比例由30%達到70%,形成了『黑龍江大米』現象。2017年,全國新增銷售網點10434個,優質米銷售價格明顯提高。

責任編輯:王艷

【專題】牢記總書記囑托 振興發展譜新篇

【專題】牢記囑托 嶄新答卷——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黑龍江兩周年特別報道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