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涓涓清泉潤心田 飲水解困暖人心
2018-06-01 08:56:29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李剛 董英 賈紅路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涓涓清泉潤心田飲水解困暖人心

我省扶貧飲水安全保障工程讓250餘萬人喝上安全水

  黑龍江日報6月1日訊 為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2017年,我省以改善農村飲水條件、促進農業農村發展為目標,加強農村水利工程建設,重點實施了農村飲水安全脫貧攻堅。經過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2017年,通過扶貧飲水安全保障工程建設,全省約257.54萬飲水不安全人口喝上了潔淨安全的淨化水,其中貧困人口約15萬人。

打井現場。

  攻堅克難全力推進工程建設

  農村飲水安全是脫貧攻堅必須完成的硬指標之一。在農村飲水安全脫貧攻堅工作中,省水利廳集中力量,綜合施策,全力加強扶貧飲水安全保障工程建設。

灌區的壯麗景觀。

  為准確掌握貧困人口飲水安全狀況,省水利廳協調省扶貧辦組織各地水務局、扶貧辦,歷時近6個月,完成了貧困人口飲水安全核查和精准識別工作。在精准識別期間,省水利廳會同省發改委根據工作實際,延遲下達省級計劃,整合中央建設資金,為爭取擴大省級投入創造了條件。2017年6月初,在全省尚未完成貧困人口飲水安全問題精准識別工作時,全省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推進工作視頻會議就提前召開,明確了地方責任、省級資金安排原則、相關工作時間節點、水質檢測內容等關鍵要求,在資金不確定、建設任務不確定、相關指標要求沒有明確的復雜局面下,為地方指明了工作方向。

  為了搶抓工期,全省涉及的28個項目縣普遍采取了提前整合資金、審查審批、開展招投標的做法,不等不靠、主動加壓。

技術人員在檢測水質。

  從2017年夏天開始,全省各地扶貧飲水安全保障工程陸續展開,尤其是在進入秋季以後更迎來施工的高潮。

  在佳木斯市樺南縣梨樹鄉永久村扶貧飲水安全工程建設現場,項目負責人王玉寶說,由於永久村地下沙石較多,自來水管網施工不能使用專業的頂管機從地下直接穿管入戶,只能利用挖掘機在前面開挖,然後人工跟進鋪管入戶。這種方法施工難度大、時間長。為了確保在上凍前保質保量完工,他們天還不亮就開始施工,天黑了還不停工。

建設中的井房。

  在國家級貧困縣明水縣,上級資金計劃還沒有下達的時候,當地就自行謀劃各項前期工作,鼓勵企業先行墊付資金開展工程建設。縣水務局孫國生介紹,明水縣地處明青高地,地質條件特殊,別的地方一眼井只要24小時就可完成,但在明水縣東部的丘陵地區,如果遇到地下有堅硬的岩層,一眼井打上一個月也不一定能成。有些地方溝壑縱橫,地下穿管難度也很大。面對這種情況,他們要求施工單位采取先易後難的策略,對難打的井、難穿的管線先摸排好,待其他工作都完成後,縣裡再集中人力、物力開展攻堅戰。

自來水接進家,困難群眾體會到生活的幸福。

  在依安縣,從2016年年末就組織了工作隊對全縣飲水安全工程進行調查摸底,並繪制了全縣飲水安全工作的現狀圖和相應的統計表。進入2017年以後,他們掛圖作戰,按圖索驥,倒排工期,年底前,全縣54個貧困村全部通上了自來水。

  為確保完成年度建設任務,省水利廳采取了加強督導檢查、建立約談督促機制、落實情況通報制度等方式推進工程建設。廳領導集體約談了12個進度較慢項目縣的水務局長;多次約談進度滯後的縣委、縣政府主要負責人,督促其提高認識,加強領導,迅速扭轉被動局面。綜合督導檢查組針對農村飲水安全建設進度落後單位,落實『一縣一單』督導內容,有針對性地實施駐地重點督導,推進工程建設,並協助解決施工難題。負責泰來縣的督導檢查組組長張廣志說,泰來縣有21個屯的標段受地質條件復雜、地下河流石多、地下水位高等不利因素制約,按時間節點要求很難完成年度建設任務。檢查組通過現場分析問題,諮詢各單位的技術專家,制定出減少挖深、管材保暖抗凍的施工方案,同時協調組織泰來縣水務局、鄉鎮相關的負責人到情況類似的龍江縣考察,將龍江縣的保溫夾方案運用到泰來縣管網施工中,不僅使問題得到解決,還節省了施工成本200多萬元。

  截至2017年12月30日,全省累計完成省級投資11.96億元,有效改善了貧困人口及所在村屯人口飲水條件。

  從小井水到自來水安全水也是幸福水

  水龍頭一開,清澈的自來水就嘩嘩地流了出來。接了大半盆水,淘米、洗菜。臨近中午,家住依安縣新發村的貧困戶徐國良大爺開始准備午飯。『過去我吃的是小井水,水不清亮,做出來的米飯不香,洗出來的衣服也不透亮。』徐大爺說:『現在好了,家家戶戶都送上了自來水,配上我們自己種的大米,做出的米飯真是又白又香!』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保障貧困人口喝上潔淨的安全水是滿足脫貧攻堅中『吃不愁』的重要一環。

  扶貧飲水安全保障工程讓飲水困難的群眾們喝上清冽的自來水,品嘗到了生活的甘甜。

  在國家級貧困縣海倫市樂業鄉民樂村,潔淨的井房裡,從110米深的地下抽上來的水經過淨化和消毒後輸送給周邊550戶村民。

  海倫市水務局董樹海介紹,民樂村和周邊幾個村屯的農民過去都吃小井壓上來的水,水質不好不說,水量還不能保障,遇到缺水的時候,還得去很遠的地方拉水吃。經過調研,他們在這裡建設了這個一井帶多屯的飲水工程,新打的井每小時的出水量達到15噸,並建造了一個儲水量24噸的水箱和一套二級淨化設備。到2017年11月前,工程建設就已經全部完成,周邊3個村屯的自來水入戶率達到100%。

  從小井水到自來水,貧困農民告別的是不潔淨的地表水和疾病,迎來了幸福和健康。在依安縣疾控中心,檢測人員告訴記者,對57個貧困村的水樣檢測顯示,新的集中式飲水工程建成後,水質合格率由過去的15%提高到90%。

  在鶴崗市綏濱縣北崗鄉永德村,一座1983年建設的老水廠經過改造變成了二級曝氣二級過濾的全自動水廠。送水員劉振海告訴記者,沒改造前的水有雜質,池子裡水鏽大,一個月得刷好幾次,放水時還得看著,稍不留神兒就可能跑水。現在的水一點兒雜質都沒有,到點送水時推上閘就行。

  綏濱縣水務局於新英介紹,綏濱縣地處黑龍江、松花江衝積而成的三角洲地帶,由於地下土壤結構復雜,地下水鐵錳元素嚴重超標,一般鐵含量為10-30毫克/昇,超標30-100倍,錳含量為1.0-3.0毫克/昇,超標10-30倍。普通的處理辦法很難保證水質。

  在綏濱縣自來水公司水廠,負責人姚可軍告訴記者,這個水廠負責給縣城和附近15個屯供水。過去,他們采取普通的淨化罐和一級曝氣等方法,但是由於綏濱的水質特別差,淨化效果很不理想。現在,他們將水從120米深的地下提取上來之後,首先加鹼提高PH值,然後采取二級曝氣、二級過濾的方法淨化和改善水質,經過縣衛計部門對42項指標進行檢測,淨化水水質完全達標。

  省水利廳農村水利處焦立學介紹,我省飲水不安全的最突出問題是水質不達標。全省大部分地區都存在鐵、錳超標的現象,在比較嚴重的地區超標值甚至達到100多倍,還有部分地區水質含氟超標。因此,我省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的最關鍵問題是提高水質,工作和資金投入大部分都圍繞提高水質來開展。各地根據現有水質情況,相應的建設紫外線消毒和不同等級的淨化設備。總之就是既要從根本上提高水質、又兼顧投資合理性的技術方案。

  讓飲水工程『建得起、管得好、用得久』

  讓農村居民獲得足量、潔淨、負擔得起的安全水是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的基本要求。

  在飲水工程『建得起』之後,各地又將面臨如何纔能『管得好、用得久』的問題。

  在海倫縣樂業鄉民樂村,經村民推選一名老黨員為大家義務看守井房,並且決定由村委會利用村集體的經費,統一出資為村民承擔供水費用。

  除了這種模式外,我省還倡導對已經建好的飲水工程進一步明晰產權,按照誰所有、誰使用、誰經營的原則,落實好管護責任,各地要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合理確定供水價格,有條件的集體經濟組織應當對工程給予適當的補貼或加大運行維護的投入。

  為確保工程建設長期發揮效益,省水利廳積極強化飲水安全工程的各項管理措施,印發《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質量與安全管理工作指南》,明確市(地)水務局質量監管責任,指導各地水務部門與衛生疾控部門密切配合,合理確定水處理工藝,做好出廠水和末梢水水質化驗工作,確保供水水質安全。從多方面保障,讓飲水工程『建得起、管得好、用得久』。

責任編輯:王艷

【專題】牢記總書記囑托 振興發展譜新篇

【專題】牢記囑托 嶄新答卷——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黑龍江兩周年特別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