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繪新時代美麗畫卷
黑龍江日報6月1日訊 打開櫃子,拿出嶄新的傳統服裝,鄭重地穿到身上。銀發、彩衣、笑臉……看著鏡子裡的自己,八岔赫哲族鄉八岔村84歲老人尤桂蘭笑了。
年前,老人生病住院,在家裡人的精心照料下,老人的衣食起居都被安排得很好,恢復了往日的精氣神。『住院一共花費了5000多元,通過合作醫療報銷了3000多元,自己纔花了1000多塊錢,現在的政策多好哇!』尤桂蘭笑著對記者說。
兩年來,佳木斯堅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振興發展的重要工作,堅持民生至上,不斷加大民生投入,近兩年全市各級財政用於民生支出均佔公共預算支出的近70%。同時,緊緊抓住習近平總書記視察佳木斯八岔村並給赫哲族群眾回信的重大機遇,全面落實黨的民族政策,加快發展民族文化旅游產業,大力弘揚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民族地區發展持續加快。

夜幕下的地標景觀『知青廣場』。
隨著八岔赫哲新區、村級文化活動中心等基礎設施建設的不斷完善,隨著教育、醫療和社會保障體系的完善,赫哲人過上了和城市人一樣的生活。
『兩年前,總書記冒雨來到八岔村,親切看望了我們;隨後八岔赫哲群眾寫給總書記的信得到重要回復批示。我們銘記教誨、鉚足乾勁,引領赫哲群眾過上好日子。』八岔村村委會主任王洋說。
全村牢記『致富奔小康』的囑托,拓寬赫哲群眾致富路。注冊了『赫鄉田源』農產品地理標識,去年發展芸豆、綠色大豆、高粱等訂單種植1.7萬畝;組建了6家水產養殖合作社,年產25萬斤;建設了天賜湖公園、二道江灘地、伊瑪堪傳習所等文化旅游設施,開辦赫哲部落魚鍋宴、赫家?等特色餐廳,設計『赫鄉民俗游』、『灘地漁獵體驗游』線路等。兩年來全鄉累計接待游客4.2萬人(次),實現旅游純收入220萬元,八岔村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6102元提高到20996元。
八岔村還與俄那乃村建立友好關系,又與北京果園、浙江花園等國內名村結成友好村,牢記『生活欣欣向榮』囑托,赫哲群眾幸福指數不斷提高。
『總書記的話說得很懇切、很堅定,我們八岔鄉無論乾部還是群眾,都感受到了無窮的信心、力量和希望。』八岔赫哲族鄉黨委書記高學智說。

湯原大亮子河國家森林公園裡的游客。
居住在八岔村,是一種幸福。在每戶村民都有的『標配』小樓中,享受集中供熱、供水和排污。習近平總書記對少數民族的關愛變為了現實。
生活在八岔村,是一種幸福。兩年來八岔赫哲族鄉加快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基礎設施和社會保障體系不斷完善,赫哲族群眾實現了病有所醫、學有所教、老有所養、住有所居。
創業在八岔村,是一種幸福。2017年,80後的董建峰和妻子回到八岔村,在天賜湖旁建起了餐館,純淨的湖水養出了肥美的魚和螃蟹,多元化的經營,讓董建峰的餐館賺到了自己十分滿意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