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6月15日訊(記者 姜輝 編輯 王艷)第二十九屆哈爾濱國際經濟貿易洽談會正式啟幕,在14日啟動的第五屆中俄經濟合作與『一帶一盟』對接高層智庫論壇上,俄中友協副主席、俄羅斯科學院遠東研究所副所長奧斯特洛夫斯基表示,俄羅斯西伯利亞和遠東地區加入『絲綢之路經濟帶』構想以及俄羅斯積極融入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是遠東和西伯利亞參加亞太地區國際合作的一種重要形式。對俄羅斯來說,2030年前建設北京-莫斯科高速鐵路是踐行俄遠東和東西伯利亞加入『一帶一路』構想的基礎。

奧斯特洛夫斯基在論壇上發言。
奧斯特洛夫斯基說,早在15年前,就曾有學者提到需要將俄羅斯的亞洲部分更緊密地融入到世界經濟體系中這一問題。俄羅斯亞洲部分主要指遠東和西伯利亞地區,融入世界經濟體系,是該地區和全俄社會經濟正常發展、經濟穩定增長和鞏固俄羅斯世界經濟地位的主要條件。因此,亞洲-太平洋方向理所應當成為俄遠東與世界經濟協同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俄遠東發展的途徑是加快建設俄歐洲部分與亞洲部分經濟聯系的大型基礎設施項目。這些大項目的資金來源可以是國家預算資金,也可以是公私合作參與的大規模一體化進程中的投資收益,這就是積極與亞太國家開展合作可以被視為促進遠東地區經濟全面發展的行之有效途徑的原因。

論壇現場氣氛熱烈,掌聲陣陣。
限制俄遠東、外貝加爾地區與亞太國家開展對外經濟合作的主要原因是缺乏發達的能源和交通基礎設施、資源開發程度低、許多制度性問題無法解決等。
中蒙俄經濟走廊的建設將解決中、蒙、俄三國面臨的各種問題。中國可以獲得俄遠東和西伯利亞的能源並向太平洋上的遠東幾個港口出口中國東北生產的大宗商品;俄羅斯可以通過積極參加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大力推動遠東和東西伯利亞能源及交通基礎設施的發展;蒙古則可以對其西部和東部的交通不便地區的礦藏進行開發。
中國高度重視『絲綢之路經濟帶』和『海上絲綢之路』兩大構想的實施,它們對中國來說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不僅體現在加強與世界各國的國際關系層面上,還體現在發展本國邊境地區、沿海地區及中心地區的層面上。
『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實施過程中,各國應該協商解決參加國的經濟發展道路問題,整合發展戰略,並充分兼顧各國的經濟、政治和法律實際情況。建設、發展和完善絲路帶途經地區的過境運輸基礎設施成為構想實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