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6月21日訊 一場春雨過後,走進遜克縣奇克鎮祥泰現代農機合作社,田間地頭縈繞著馨甜的泥土清香,綻放點點翠綠,肥沃的黑土地又開始了新生命的孕育。再過幾個月,這裡種植的綠色有機作物將銷往全國各地,走上萬千百姓餐桌。
談起農作物如此暢銷的秘訣,合作社理事長何亮說,今年合作社經營了1.5萬畝耕地,在種植過程中嚴格生產標准,春耕化肥用量較往年減少30%,減少部分用有機肥替代。雖然用有機肥增加了成本,但提高了農產品品質,這是我們今後農業發展方向。目前合作社已與多家糧食加工企業簽訂意向訂單。
為適應農產品市場需求結構變化,我市提出在全域打造農業綠色發展示范區,力爭用三年左右時間,讓農產品全部達到綠色標准,不僅符合新時代農業農村發展需要、市場變化和人們消費需求,更有利於搶佔先機佔領高端市場,通過農產品綠色增值,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目標已然明確,行動自當加快。為早日實現這一宏偉願景,我市把打造農業綠色發展示范區作為『一號工程』強力推進。按照『一年試點、兩年推廣、三年鋪開』的總體安排,2018年,我市將總結完善綠色有機生產技術標准體系、綠色生產質量管理機制、產加銷融合的新生產模式、支持發展的政策保障,引領農業綠色發展示范區建設。計劃推進北安市東勝鄉、嫩江縣前進鎮等7個整鄉推進試點和嫩江縣四十裡河林場、嫩江縣沃德利畜牧發展有限公司等6個示范試點。目前,全市各縣(市、區)已將試點任務落實到306個生產主體、示范面積450萬畝以上。落實綠色標准養殖規模商品豬7500頭、存欄肉牛2099頭、存欄馬180匹、中藥1萬畝。
以點帶面,輻射帶動。示范園更是創新區,如今這裡已成為全市深化農村改革,激發農業發展新活力的實驗區。僅以遜克縣為例,今年這個縣就全力推進農業『三減』技術、耕地輪作制度試點、智慧農業、秸稈還田等工作,建立食用高蛋白大豆、強筋小麥、高賴氨酸玉米、江水稻、林下產品、有機蔬菜等綠色有機功能性農產品基地7個,綠色有機認證面積達到60萬畝。為此,我市以『互聯網+農業』綠色高標准示范基地為依托,通過主體培育,統一標准,強化監管,推進示范區建設。依托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建成多個『互聯網+農業』綠色高標准示范基地。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加快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高農業質量和競爭力,推動農業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在示范區的引領帶動下,一季度我市實現農業總產值7.7億元,同比增長6.5%;實現增加值3.8億元,同比增長6.8%,增速位列全省第一。
規范的制度,是綠色農業發展的可靠保障。我市編制了《黑河市綠色食品生產准則、栽培模式及操作規程》等,構建綠色生產技術標准體系。嚴格禁用甲拌磷、甲基異柳磷、克百威等種衣劑拌種,推廣降低噴液量、降低除草劑藥量、加植物油型噴霧助劑的『兩降一加』農藥噴施技術,完成了美國Teejet噴頭更換。試點鄉鎮已采集土壤樣本1900個,發放施肥建議卡1500份,實現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全覆蓋。
為建立完善的農產品質量監管體系,我市大力開展『農資打假專項治理』『春雷行動』等專項行動。整合黑河市本級農委、市場監管局、糧食局等相關職能部門農產品質量檢測機構,建設黑河市綠色有機農產品檢測中心,應用現代二維碼信息技術對種植業產品從生產源頭到產品上市前進行全程質量管控。目前,全市進入省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平臺的經營主體96家,追溯面積達81.8萬畝。同時,主動順應市場需求變化,圍繞綠色有機功能性優化種植結構,推動非轉基因大豆產業振興,大力發展功能性、專用食品大豆。全市功能性、專用品種種植面積達到500萬畝,其中食用高蛋白大豆達到100萬畝,超早熟大豆達到50萬畝,有機大豆達到6.5萬畝,大豆產量佔全省1/5、全國1/7。大力發展強筋小麥專用品種,建設漢麻種植基地,種植面積分別達到150萬畝和10萬畝。進一步擴大蔬菜、鮮食玉米、飼草飼料等綠色特色高效作物種植面積,把畜牧業作為拉長『食尾』、做大『工尾』,實現『糧變肉』『草變乳』的中軸產業來抓,大力發展高品質畜牧業。高度重視科技對發展綠色農業、質量農業的支橕作用,不斷提昇農業科技化水平。建立大豆、漢麻兩家院士工作站和安格斯肉牛養殖、黑河馬繁育兩個專家工作站,多點發力創建綠色農業發展示范區,為實現全域農業綠色發展創造良好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