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帶著感情和責任解決群眾合理環保訴求
2018-06-23 09:30:53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黑龍江日報6月23日訊 我省中央環保督察『回頭看』工作開展以來,通過邊督邊改,解決了一批群眾身邊的生態環境問題,增強了人民群眾的獲得感,贏得了社會各界好評。但是,在案件交辦、問題整改等方面依然存在一些問題,尤其是群眾舉報問題辦理不到位,反彈現象較為嚴重,群眾不滿意案件多、不屬實案件多。究其根本原因,還是重視的程度不夠,采取的措施和推進的力度有待改進和加強。因此,必須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更加重視人民群眾對良好生態環境的訴求,繼續強化措施,周密部署,層層落實責任,真正做到邊督邊改、立行立改。

  生態環境是關系黨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問題,也是關系民生的重大社會問題。目前我省正處於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相協調的關鍵時期,百姓對加快經濟發展的要求高,對加強環境保護的呼聲更高。既要環境保護,也要經濟發展,壓力疊加,我們只有負重前行,咬緊牙關攻堅克難,爬過這個坡,邁過這道坎,以切實有力的舉措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回應百姓的熱切期盼。

  心理學上有一種能力叫共情,指的是一種能設身處地體驗他人處境,從而達到感受和理解他人情感的能力。做好生態保護工作,就需要堅持群眾立場,從群眾的角度思考問題,真正做到『與百姓共情』。前不久,中央督察組建議汕頭市領導住在臭水邊上,就是要他們深切體驗環境破壞給百姓造成的切膚之痛。我省一些地區發生群眾舉報環保問題辦理不到位、反彈較為嚴重現象。一方面,是一些單位和個人為一己之私,以身試法;另一方面,也是有些部門和執法單位失責失職,表面來看是工作態度不到位、工作方法簡單,實際上是典型的『懶政』、『怠政』行為,嚴重損害了黨和政府的形象,辜負了人民的信任與期待。 (下轉第八版)

  (上接第一版)黨的十八大以來,生態環境保護的頂層設計不斷完善。從2016年1月起,中央開始實施中央環保督察制度,啟動了整個環境保護的大格局,既對政府追責,也對地方黨委追責。從出臺史上最嚴環保法,到中央環保督察成為常態,再到開展中央環保督察回頭看,就是要用最堅定、最嚴格的執法,確保中央保護生態環境的決策部署落到實處,確保生態文明建設取得實效。我省這次有50名乾部因履職不力而被問責,不難看出中央用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保護生態環境的力度與決心。希望這能對全省生態保護工作形成有力督促,各地區各部門要真正把群眾環保訴求放在心上,承擔起應有責任,絕不能搞表面整改、敷衍整改、假裝整改。對突出環保問題我們要一糾到底,對於屢教不改的污染源要一查到底,對假裝敷衍的整改要一跟到底。要進一步加大責任追究力度,讓制度長出『鋼牙利齒』,形成在『生態環境保護問題上不可越雷池一步』的剛性約束,運用制度管根本、管長遠的力量為生態環境保駕護航,著力實現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

  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許多環境污染問題是長時間形成的,根治污染問題也需要久久為功,長期不懈地抓下去。要多措並舉、形成合力,密切關注百姓環境痛點,積極回應群眾之所想、所盼、所急,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

責任編輯:王輝

【專題】生態環境督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