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哈爾濱6月27日電『身在最北方,心向黨中央。』在我國最北的三個村——黑龍江省漠河市北極鎮北極村、洛古河村、北紅村,協會黨支部、黨員驛站模式、第一書記等力量,合力譜寫出農村黨建新旋律,帶動三個村子發生新變化。
支部建在協會上
北極村號稱『中國最北鄉村』。冬季乘馬爬犁游覽林海雪原,是北極村重要的旅游項目,也是很多村民的致富方式。
『但馬爬犁多了以後,一些村民開始惡意競爭,低價搶客後,服務質量也降下來,影響全村旅游發展。』馬爬犁協會黨支部書記高威說。
為規范馬爬犁經營,當地建起馬爬犁協會,並成立黨支部,統一經營調度馬爬犁,使用效率和服務質量大大提高。
馬爬犁協會黨支部一共4名黨員,協會中的苦活、難事他們帶頭乾,並幫助協會統一調配馬爬犁。在協會黨支部帶動下,馬爬犁數量從少到多,經營『從亂到治』。
如今,北極村有馬爬犁的村民已增至48家,一個馬爬犁一年能為村民增收1萬多元。
隨著游客增多,北極村出現很多家庭賓館、游艇,也都分別建起協會,成立黨支部。
『安全是游艇運營中最重要的問題。』游艇協會黨支部書記趙佳輝說,平時支部把安全輔導和教育培訓放在第一位,6月13日還專門邀請海事部門進行安全知識培訓,協會組織成員來參加。
『這些黨支部在規范行業管理,倡導誠信經營等方面也發揮了重要作用。』北極村黨支部書記劉存生說。
如今,三個協會孕育的黨支部已成當地旅游發展新動力。
景區有了黨員驛站
2017年北極村風景區接待游客40萬人次,其中有不少黨員。
為方便旅游的黨員找到組織,去年5月20日,北極村風景區內建起黨員驛站。
驛站在一個尖頂式建築中,室內24平方米,擺放著最新的時政報刊、各種書籍。
面積不大,但功能很多。來旅游的黨員登記後,就能享受免費閱讀黨報黨刊、避暑休憩、應急醫藥等服務,給『身體上加油、思想上充電』。
去年6月,從北京、杭州等地來的知青在驛站重溫了入黨誓詞。驛站的紅色影響力還深深印在年輕人心中。當月20日,三名大學生在驛站留言:身在中國北極村,依然找到黨組織,心中有黨。
為加強黨員警示教育,驛站還為每位來這裡旅游的黨員佩戴印有『身在最北方心向黨中央』字樣的勵志徽章。
北極鎮鎮長李滿意說,這些黨員在中國最北感受到組織關懷、黨的溫暖。無論身在何方,都能找到歸屬感。
『戴上這個徽章,還能起到亮明黨員身份的作用,提醒游客注意不文明行為。』北極鎮黨委宣傳委員文竹說,
目前,黨員驛站已有4048人登記,留言4680餘條,提出意見建議50條,重溫入黨誓詞77次。
為推動黨員教育管理常態化、制度化,北極村還為這些來旅游的黨員設立服務區,開設『我在北極上黨課』專題黨課,頒發證書,為北極之旅增添紅色記憶。
青年黨員帶頭乾
北紅村是漠河市僅有的兩個省級貧困村之一。目前還有兩戶貧困戶。在村黨支部和駐村工作隊年輕力量的帶領下,全村農民人均收入比5年前增長約50%。
1981年出生的施福來是駐村工作隊隊長,去年5月27日來到北紅村。不到一年,他就在村裡待了300多天,一心紮在村裡事業上。
『村裡新安了30盞路燈,村民夜間出行更方便,連接主乾道路的通村公路翻新改造,也方便游客進出。』施福來說,全村常住152戶,家庭賓館已開到68家。
駐村工作隊共三個人,其中兩個『80後』。年輕力量的加入給組織生活帶來新變化。北紅村建立北紅黨員微信群,通過看視頻、聽音頻的方式幫黨員學習。
與北紅村不同,洛古河村摘下軟弱渙散黨組織的帽子,主要靠第一書記黃勇。
2015年,黃勇來洛古河村。此前,這裡組織生活不能正常開展,黨員作用發揮不突出。在黃勇帶領下,組織生活重新制度化和規范化。
去年9月,黃勇被評為黑龍江省『百優』第一書記。『把老百姓的小事,當成自己的大事。』這是黃勇的心得。
如今,年輕黨員已成為洛古河村的中堅力量。村支書、村主任都35歲以下,村裡又培養了5個積極分子,模范作用越來越突出。
北極村的黨員結構也呈現年輕化趨勢,33個黨員裡,35歲以下的有10人,15個積極分子多是懂電腦、思想活躍的年輕人。
『90後』王志丹是北極村最年輕的黨員。『農村黨建的短板,老百姓的迫切需求,就是我努力工作的核心。』王志丹說。